快讯
数字政通被“电子身份证”拉涨 研发投入偏低如
该股累计涨幅达到16%,平均换手率为17.6%。
数字政通发布最新经营情况公告,2022年前两个月营收约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归母净利润约30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60%。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政策暖风吹向数据中心概念股,公司互动平台上出现多个与之有关的问题。
数字政通表示:“公司电子政务业务遍布全国,既包括东边发达地区,也包括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一些政府客户存在对数据存储和计算的分布式管理要求,公司的技术架构完全能够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并在具体项目中进行实际应用。”
有业内人士分析,“东数西算”工程的目的,是为解决数据中心在一线城市的需求和成本的矛盾。目前已运营的数据中心多集中在一线城市,而这些地区土地、耗能成本很高。往后东部的数据中心需求,将迁移到土地广阔、能源丰沛的西部去,通过政策补贴+长距离数据传输,就能缓解行业矛盾。
以此来看,“东数西算”工程,与数字政通所描述的业务方向关联不大。
无独有偶,当“元宇宙”成为热点概念时,数字政通多次在互动易平台回复相关提问,称“元宇宙的相关技术储备和知识产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元宇宙平台系统近日取得了软件著作权证书”、“已有配套团队推动此业务”等。
受此影响,今年以来,数字政通股价长期维持在高位。今年1月18日股价触及33元/股的高位,相比年初累计上涨57.5%,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下滑1.2%;而在2021年全年,该股均震荡在12元/股上下。
今年年初,深交所向数字政通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判断公司“技术储备和业务发展方向与元宇宙技术有很多的共同点和连接点”的依据,公司在2021年将空间数据采集软件命名为与元宇宙相关名称的原因。
同时,针对自动驾驶概念,深交所指出,公司微信公众号称,这是“国内首款应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网格车”,与元宇宙平台系统V1.0紧密结合等,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故意制造热点、噱头等情形。
在回函中,数字政通详细描述了业务布局情况,并表示,公司已取得多个元宇宙平台的软件著作权;今年拟在不少于10个城市投放智联网格车新产品,数量谨慎估计在数台至数十台,乐观估计在数百台至更多台。
此后,深交所再次下发问询函,要求说明元宇宙平台与原有城市综合运行服务平台的区别;智联网格车投放数量可能达到数百台甚至更多台的依据及可行性,再次强调“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故意制造热点、噱头等情形”,并要求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03
年度研发不过亿如何布局多个业务
国盛证券近期发表研报指出,要推动解决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难点,必然要求健全电子证照应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工作协同开发系统。对应的,政务合作相关企业也会进一步加深参与。其中,数字政通等智慧政务厂商有望在证照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倒逼城市提高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
从数字政通目前经营情况来看,“电子身份证”的政策利好将有利于长远发展。
2018年至2020年,数字政通业绩较为平稳,营收分别为12.9亿元、12.6亿元、14.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1.31亿元、1.6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9.88亿元,同比增加31%;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加55%。
但如果要同时布局电子身份证、元宇宙、自动驾驶及“东数西算”业务,则面临一定的财务压力。
数字政通在公告中提示风险称,目前公司销售收入主要以应收账款为例,2021年前三季度该指标为13.86亿元,相比2020年前三季度增加约4亿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8,在应用软件99家公司中排名89位,在行业内处于下游。
另外,公司现金流水平能否支撑上述概念涉及业务的持续投入,特别是尚无产出的早期研发投入,也颇为市场关注。2021年前三季度,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2亿元,账面货币资金7.87亿元,无短期借款。
2017年至2020年,数字政通研发投入每年均未超过1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0.73亿元,研发费用率为7.4%;同期应用软件行业中研发费用中位数为1亿元,研发费用率中位数为15.6%。
数字政通表示,能否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将通过与合作伙伴开展生态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并提供更完善的整体方案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