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一起向未来”:读懂习近平主席2022年新年贺词
新一年的贺词,提到了很多人。也许你是那三分之一,正在浩瀚的太空“出差”;也许你是那千分之一,曾在百年盛典上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也许你是那万分之一,细心呵护云南大象北上南归;也许你是那九千五百万分之一,与百年大党一起感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历史”成为高频词,与过去这一年——2021年的历史方位有关。这一年的“三件大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筹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无一不聚焦于历史。
在新年贺词中,习主席谈起7月1日的百年盛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感慨系之,历史征程风云激荡。”谈起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
9年前,2012年12月28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登门走访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曾谈到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一段对话,这就是着名的“窑洞对”。
2021年11月,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也谈及“窑洞对”。他说,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中国目前的人口数量,超过了14亿。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重,在于工作之繁重,更在于人民之重托。习主席说,“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万家忧乐,总在心头。从前些年贺词中“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到2022年新年贺词中“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新年贺词里,有一个变迁的中国。
爱之深,则为之计长远。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谈及“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2021年11月2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至此,他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也牵系着黄河沿岸约1.6亿人的日常生活。
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是习近平主席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一年,世界看到中国一步一个脚印:9月9日,习主席在出席金砖会晤时宣布,中方已提供超过10亿剂疫苗和原液。9月17日,出席上合峰会,更新为“近12亿剂”。10月30日,出席G20峰会,“提供超过16亿剂疫苗”。11月12日,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超过17亿剂”……
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宣布,“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这意味着中国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全球使用的疫苗中,两支就有一支是“中国制造”!
习主席谈到了激情飞扬、奋勇争先的运动健儿,谈到了守望相助、重建家园的受灾群众,谈到了矢志强军、保家卫国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他说,“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在往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关心过进入高校校园的“00后”,关心过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等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关心过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谈到了仍在辛勤耕耘的海外同胞,谈到了仍在勇毅坚守的使领馆、中资企业等海外派驻人员和广大留学生。疫情来袭,却身处海外,他们是祖国深深的牵挂,祖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在两年前发表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表达了他对香港同胞的期盼。当时,香港局势正牵动着大家的心。习主席说,“真诚希望香港好、香港同胞好。香港繁荣稳定是香港同胞的心愿,也是祖国人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