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股市现在是几倍,正规股票交易软件
1:股票融资的能是几倍
保证金比例=保证金/(融资买入证券数量*买入价) * 100%
据我所知一般是1:1的,具体的要按证券公司的具体规定。
意思就是,你融资买X金额的证券,消耗的保证并不是X,而是X*保证金比例,这就相当于有一个,不能低于50%,是证券公司为了控制风险而设的,因为越高,客户爆仓的风险就越大。
有一点要说明一下,50%也是目前交易所规定的最低比例,融资融券比例就是1/50%=2倍。
2:股票融资几倍
举例,我看到的一家证券公司是加35的杆杆,意思是你有65,公司最多融给你35,场外1到四倍都有,比如你有100,场外可以借给你100到400,不建议更高,太高收益大,风险也放大
3:股票多少倍
10倍吧。再高没法做了。中国的股票很奇葩,动不动就是涨跌停。例如你10万10倍炒股,也就是投入100万。一个跌停板你本金就没了。公司是不会让你亏到资金的。
4:股票多少
比例一般是3-10倍,可以自己选择。加是双刃剑,优点是扩大盈利,缺点是风险高,加的利息成本高。推荐金谷返息网,最高返回50%
5: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降成本,补短板
去产能
简单的理解就是从产业结构规模的角度,从数量规模上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比如淘汰落后产能。原因是中国的企业同质化严重,庞大的企业数量造成恶性竞争比如低价竞争。
去库存
巨大的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当市场需求不能满足产能扩张时,导致库存积压,库存过高挤占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能力,所以要去库存。
去
企业通过财务,比如企业为了扩张,但是本身有没有那么多的现金,就通过银行借债来扩大生产,这就是财务的本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遇到的经营问题导致未来现金流入出现问题,这个时候还利用财务发展,企业就会严重透支,上升的金融层面,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降成本
是企业借钱的成本太高了,同时也指企业的运营成本,比如税费、社会责任比如各种保险等使得企业运营成本过高。
补短板
简单的理解就是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各种因素在起作用,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和公司就是一高人才和技术的,所以要补充,比如2015年再提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制造2025等,都是从人才、技术的角度为中国经济输血。
6:经济学里的“”和“去化”是什么意思求解释
【经济学术语】
在经济学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指“财务”。一个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借贷筹集资金,投入生产,获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但这样风险也大,如果生意赔了,亏损大过自有资金的量,就成了资不抵债。一般企业都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多挣钱,又保证可控的风险,指标就叫做“资产负债率”。
广义的涵盖所有“以小搏大”的经济行为,但核心还是借贷。比如在期货市场,你有一块钱,但市场允许你下十块钱的单。期间如果亏损到了一块钱,你就强制退出。
宏观经济中的利用的是资金流动倍数产生作用。比如加息减息。加减0.1%的利息率看起来是很少的,但资金流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多次的,所以效用会放大很多倍。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张三从银行借十万块钱,可能马上去商场购物,而商场到了晚上就把钱又存进了银行。银行又把钱借给李四,李四开公司,钱借出来了可还存在银行户头里。银行的钱还是那么多,只是多了两层债务关系而已。
当政府提高或者降低利息时,会同时对多层借贷关系起到作用,从而产生放大效应。
改变银行准备金率也类似。
“去化”(Deleveraging),综合各方的说法,“去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