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填了也会回归本原
每个进入股市的初衷都是赚快钱、大赚钱,所以刚入市的那一段时间肯定是短线狂热者。刚入市者也许是运气比较好,总是能够捞到几笔快钱,虽然不多,但总是会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就是短线高手,可想而知,其实这就是市场诱饵,大部分人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是屡败屡战,最终输到自己都不明白钱是怎样消失的,或许这就是韭菜的成长过程。
短线炒作其实很累,最终也没能赚多少钱。其实在注册制还没推出之前赚钱的是“并购重组行情”,一旦重组成功,股价都是上十倍的猛涨,特别是低价垃圾股的重组行情最为典型,如果你能孤注一掷地投机,只需成功一次就足够实现财务自由。可以说现实中A股的并购重组最黑,利益关联方合作把故事编的天花乱坠,利用资金优势把股价拉得高高的,然后扔还给市场,很多重组股的后遗症至今仍在发作,不信去查查看那些商誉数额特别大的公司,大部分都是雷。注册制的推出杜绝或减少了并购重组的利益输送以及大忽悠,当然,猫腻仍然存在,但市场环境变了,大部分投资者也学聪明了。
被环境所逼的价值投资是正确的,投资成长性以及低估值两种,但市场标的种类众多,你不可能行行精通,所以只能投资自己看得懂的行业或者个股。
段永平:懂投资的真正含义——是懂得不投不懂的东西(很拗口)
区分所谓是不是价值投资,最重要就在于投资者是不是再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认为A股只是在博傻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其实A股中最后真正赚大钱的还是那些价值投资者,和别的任何市场一样。
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长期而言没价值的股票是不被“填权”的,填了也会回归本原。
A股和美股的差别可能是系统性风险大一点而已。
一定要先看商业模式,理解标的企业是怎么挣钱。
95%的人投资都是专注在市场上,这就是不懂投资,一定要专注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挣钱的。
跟踪一家公司久了,就知道他是在说谎还是在讲真话。
好多公司看起来很赚钱,现金流却一直在减少,那就危险了。
投资不是比赛,厉害不厉害是很难定义。
人们对投资“厉害”与否,往往喜欢用某短时间的回报比例还衡量,但这不科学,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短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