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快讯

包括前不久发布的亿电力投资

时间:2021-09-28 16:37

  现在全国各地都相继发生限电事宜,在网上很多人表达出很多观点,有大国博弈的,有能源跟不上的,我这边就不一一阐述了,我想在这里表达一下我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个观点是发散的,仅供大家借鉴。

  发散一、首先现在的季节,本身就是用电高峰期,由夏天的炎热转为秋天的燥热,居民对于开空调是一种基本需求,而且也是一种一年四季的常态,到了这个时间电量使用就会增加,所以不大可能说今天特殊进行进行限电,所以对于这种今年用电量大就要限电的说法其实是不足信的。因为正常生产发电厂都会提前准备发电所需的材料用以应对这种常态发生的事件。所以我认为这个发散点其实是可以不做主要因素考虑的

  发散二、大宗商品涨价,因为各国为了恢复经济不同程度的处在放水的状态,商品产出和消耗是相对固定的,当时作为商品转换得货币超发了,那么货币相对贬值肯定就会发生,更何况作为全球主要流通货币的美元大放水,造成的巨大影响呢,但是我觉得造成大宗商品涨价的因素有很多,货币超发只是其中之一,欧洲和美国很多产业都是空心化的,从而造成了对外需求的增加,必然推动了资本向基础材料的倾斜,而美国的是一个金融强国,他们不但有期权,而且在期权本身还会有相应的期权杠杆,这样可以用很少的资金就可以撬动很大的期权,从而推动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这点看看美国机构和散户白银的和AMC的股票特定时间的变化就知道了,所以现在的大宗商品的涨价,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觉得资本的力量才是那股最可怕的力量。对于国家来说,大宗商品的上涨,带来的是输入性通胀,一般为了避免通胀留存国内,都是通过商品出口,传导出去,但是中小企业因为一直延续内卷的管理方式,所以最后变成了同业竞争,因为需求的增加,就会出现产能不足,进而进行扩张的状态,当众多的企业都开始扩张的时候,资本必然会进入,从而推动这种无序扩大。

  从中期的经济政策看,美国必然在不远的未来进行紧缩周期,缩减购债,加息已经是不远的未来可以预见的事情了,一旦进入这个循环,现在无序扩张的产能必然成为过程的产能,最后留下的也必然是一地鸡毛,这个时候适当的踩踩刹车是对的。

  另外从中国国内现在经济控制看,打压互联网,胖揍校外培训,控制房地产,那么不和资本有关,那个不是无序扩张,所以我分析这种无序扩张可能才是限电的主要原因。

  发散二、我对于网上很多的大国博弈论,是保有保留意见的,首先中国还没有到需要选择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损招,毕竟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基地,第一大市场,这种限电的方式限产。会引发企业的经营困难的,因为现在小企业本身都是靠自有资金进行生产的,债务也就是银行少量的贷款,供应商的垫付一部分,员工工资估计是企业的最大运营成本。而且很多企业都是季节性的,现在正好的赶在一年的旺季(一般旺季是赚一年的钱),一停产马上就会引发崩塌性质的连锁反应,最后直接表现是失业人员增多,没有就业,没有收入,引发的是社会问题,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经济问题了。所以说大国博弈的我觉得不是进风了,就是自己飘了。

  发散三、今年是能源结构的改革之年,全国推动新能源发展,光伏,风电,锂电、纳电,氢能,储能等等,这些词汇轮番上场,还有前几天发布的,不在对外投资火电站,包括前不久发布的2W亿电力投资,其实本质就是能源结构改革,降低火电在整体能源的比重,环保需要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是大宗商品定价权可能是一个真正大国博弈的焦点,现在大宗商品定价权都是被资本所把持着,是一个资本随意收割股价的工具,中国是大宗商品需求过,也是大宗商品的生产国,就想农民种的粮食在市场上面,却被市场的管理要求按照市场管理价格出售。这个农民会乐意么?所以新能源自然而然的成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想农民不买大米,卖高粱了。市场管理没有价格,哎!就可以按照市场交易定价格了。无形中就享有了定价权了。

  我出生是新能源,不管是那种新能源都有着天生的缺陷,光伏的缺陷是完全依托光照强度,产生电能,低光照或者无光的情况下,那就是摆设,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当年会发生弃风弃光了。风能,和光伏一样,没有风的日子,风能发电机是很寂寞的。锂电,安全性和使用年限一直都是这个产业的短板,另外成本也是制约未来市场长远的关键。纳电,才从概念走向市场,一切还需要市场验证,氢能,其实我是非常看好的,因为氢能不是通过燃烧来获得能量,而是一种离子转换来获得能量,而且氢气的扩散性只要压力容器没有问题,几分钟就可以充满,网上很多人说氢气贵,我只能说这些人除了标题党之外,我就不说什么了,首先氢气是很多化工企业的伴生物,因为氢气的扩散性和易燃性,这些企业未来控制管理成本都是选择直接拉一个管子,然后进行消耗的,每年就烧掉的氢气估计足够非常庞大的车辆使用的,但是氢能最贵的,不事生产氢气,而是储存和运输氢气,主要是安全性需要而引起的,换言之就是压力容器太贵了,而且还存不了多少,所以未来如何实现氢能汽车,最主要的是如何解决加氢站高成本的问题,储能这个相关的很多,我就不累述了。

  所以这次事件肯定更加坚定政府对于能源改革的信心和推进力度,这个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新能源相关股票都走出了倍数行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