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金融

3、5年期定存利率“倒挂”的背后,银行正打响息

时间:2022-09-23 14:18

  老虎财经发现,近期不少全国性商业银行出现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甚至倒挂的现象。

  以工商银行为例,据其显示,3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至3.15%,5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却为2.75%。

  当然这并非个例,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行等在内的多家国有大行均出现上述情况。不仅如此,部分股份行也无例外。

  探寻银行长期利率“倒挂”的背后,除了当前流动性宽松的原因之外,更为主要的或是银行为主动降低负债成本。

  此外,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国有大行总生息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导致净息差不断收窄,而降低长期存款利率成为大行“稳住”净息差的主要方式。

  3、5年期存款利率“倒挂”的背后

  银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竟与3年期持平,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

  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的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明显倒挂。据其显示,3年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至3.15%,5年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却为2.75%。

  也有部分国有行出现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的现象。具体来看,据中行显示,3年期与5年期的存款年利率均为2.75%,建行也是如此;交通银行的3年期和5年定期存款的最高利率同样为2.75%;

  除国有行外,股份行也出现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或者是“倒挂”的现象。

  像中信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阶梯利率,分为3.3%、3.35%、3.4%三种,5年期存款利率为3%;招商银行3年和5年期存款利率均为2.75%,兴业银行、浦发银行3年和5年期存款利率均为2.8%。

  而与国有行、股份行相比,城商行、农商行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仍比3年期定期存款高,但相差不大。以北京银行为例,据其显示,该行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9%、3%。

  种种迹象表明,中长期存款利率持平或“倒挂”已非个例。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一致行动,或与落实监管部门要求有关。央行此前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国有大行、股份行出现利率倒挂是因为目前利率处在下行周期,存款充足的银行不鼓励储户存5年期定期存款,也不会为5年期存款承担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地方性银行存款5年期比3年高主要是因为揽储难度高于全国性银行,往往会通过设置较高的年期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

  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负债结构

  对于大部分银行而言,利润主要

  降低揽储成本,对于银行降低成本有显著效果。据choice数据显示,在36家股份行与城商行中,2021年利息支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利息支出增长最多的是中信银行,2021年利息支出为1582.69亿元,比上年增加107.78亿元,增长幅度为7.31%。

  其中中信银行的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在总利息支出中占据“半壁江山”。据其年报数据显示,该行2021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为923.88亿元,占总利息支出的比例达58.4%。

  更为重要的一点,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银行贷款收益率也有所下调,进一步延伸至总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倒逼银行下调负债成本。

  据工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从2020年的4.26%下降至2021年的4.16%,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总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从2020年的3.64%下降至2021年的3.56%。

  农业银行也是如此,2021年发放贷款和垫款的平均收益率为4.23%,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而总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则在2021年下降0.05个百分点至3.7%。

  从数据来看,国有大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较低,若负债端压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净息差收窄。

  净息差对于银行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现如今一边是总生息资产的收益率持续下行,一边是负债成本的高压,促使银行直面净息差缩窄的压力。

  纵观A股42家上市银行,据choice数据显示,除包括浙商银行、平安银行、成都银行、江苏银行以及南京银行5家银行在2021年净息差小幅增长以及兰州银行净息差持平外,其余银行的净息差均有所收窄。

  从国有6大行来看,净息差均出现下滑。其中中国银行净息差同比降幅最大,2021年净息差同比下降10个基点至1.75%;其次便是农业银行,20201年净息差为2.12%,同比下降8个基点;邮储银行和建设银行2021年净息差均同比减少6个基点。

  然而,不仅是在2021年,今年第一季度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7%,较2021年全年的2.08%下降0.11个百分点。

  以招商银行为例,据其年报显示,该行今年一季度净利息收益率为2.51%,同比下降1个基点。

  净息差呈现缩窄情况的背后离不开银行负债成本的高企以及贷款收益率的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尤其是在5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超预期下调15个基点,将进一步挤压银行的息差空间。

  农业银行也表示,其净息差下降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受落实国家让利政策以及贷款重定价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二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存款付息率上升。

  对于如何应对银行净息差下降,业内人士表示,需要负债端的存款利率及时策应,负债端利率调整要在结构上做,尤其是降低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需要平衡好合理让利和防风险扩散的关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挖掘优质客户,积极处置不良资产。

  在此背景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成为银行业的“热词”。

  正如招商银行所言,该行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收益资产占比稳步提升,负债端低成本的核心存款延续良好增势,在付息负债中占比进一步提升。

  据其年报数据显示,招行的活期存款在总客户存款的比例中占据关键地位,公司客户与零售客户的活期存款占比已达66%。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为维持净利润的增长,积极布局财富管理等中收领域,以应对净息差下滑带来的业绩下滑。

  像工商银行2021年管理个人金融资产近17万亿元;交通银行2021年通过代销财富管理类产品、基金与理财业务等,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73.10亿元,同比增长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