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中创新航“含泪”贱卖中航洛阳致巨额损失,疑
宁德时代在防爆装置、集流构件和电池、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电池等五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上,声称涉嫌专利电池已搭载在数万辆车上为由向公司提出涉诉请求,要求公司及中航锂电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相关专利,包括但不限于停止制造、销售或许诺销售应用上述专利的相关产品;公司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需向宁德时代支付1.85亿元;承担宁德时代所述因制止知识产权产生的费用300万元。
宁德时代已向法院申请提升赔偿金额,要求公司赔偿5.18亿元。即在上述1.88亿元赔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3亿元。公司对于上述知识产权案件,虽在招股说明书中声称该涉诉事项不会对公司整体业务、财务状况以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公司随即卖掉非全资附属子公司中航洛阳全部股权至大股东,也就是上述涉及宁德时代专利相关的诉讼方,被市场解读为公司在做隔离防火墙。
洛阳兴航将其持有的1.01%的中航洛阳股权转让给公司,至此,公司共计持有中航洛阳74.37%的股权。
公司将中航投资51%的股权作价113220万元即整体估值22.2亿元卖给关联方企业金城科技,至此,公司持有中航洛阳23.37%的股权,并将对中航洛阳控股股东地位变成关联方。 2021年11月12日,导弹研究院、顺盈投资、中关村国盛、中航投资及洪都航空将其所持有中航洛阳股权合计25.63%的股权卖给公司,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中航洛阳49%的股权。
公司与关联方金航控股达成最终协议,将中航洛阳49%的股权作价108780万元即整体估值22.2亿元卖给金航控股,至此,公司不再持有中航洛阳的股权,成为公司的关联方企业。
最高市值到达16036亿元的高度;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二的比亚迪,于2022年6月13日盘中创10291亿元历史最高市值。公司动力电池国内排名第三,如果在A股上市,市值将会是多少?肯定会让投资者浮想联翩,所以公司不会轻易放弃A股,现在的选择,我们的猜测,是公司无奈情况之下做出的博弈,要么是跟时间赛跑,要么就是有软肋,要么就是有硬伤,要不然,谁会丢下A股的西瓜,跑去港股捡芝麻?中航洛阳先是公司的控股股东,然后变成公司的子公司,最后变成关联方,其股权在公司进进出出,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让人感叹既看不懂,也表示无法理解。公司高价买中航洛阳的股权,低价再卖给关联方,买入价为257546万元,卖出价为222000万元,潜在净亏损35546万元。基本上是高价从中航工业系统手中买入中航洛阳的股权,再转手低价卖给金坛方系统内的关联方。公司像极了一个中介,一个搬运工,中航洛阳像极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个“鸡肋”,其股权被公司来回倒腾。但结果不容忽视,那就是公司涉嫌来回给控股股东输送利益,而损失的是中小股东。但真实情况却是,中航洛阳相对于公司而言绝不是“鸡肋”和“烫手的山芋”,反倒是“宝藏”,是必不可少。中航洛阳2009年9月14日在洛阳成立,成立之初,是导弹研究院的全资子公司,而导弹研究院是隶属于中航工业的事业单位,中航洛阳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在 “贱卖”掉中航洛阳51%控股权之后,公司在2021年12月17日与中航洛阳签订知识产权转让协议,以3.24亿元的代价从中航洛阳手中买下500多项专利的所有权,并于2021年12月31日与中航洛阳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委托加工协议。公司一方面委托中航洛阳生产民用动力电池产品及储能系统产品加工服务,另一方面与中航洛阳幕后的实际控制人金坛方签订了一系列的不竞争协议,从而避免同业竞争,确保公司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因为同业竞争是所有交易所的底线,这个不容触碰。公司既然买了专利,按道理应该可以自行生产,但依然委托中航洛阳进行生产,就像我们在高中时候都学过原子弹的制造原理,但实践中仍然感觉无从下手一样。可见,动力电池的生产技术相当程度上是掌握在中航洛阳手中。
即宁德时代起诉公司专利之日止,股权除2020年12月24日又收购洛阳兴航1.01%股权这一微小变动之外,很稳定。在被宁德时代起诉111天之后的2021年11月8日,公司突然将持有的中航洛阳51%的控股权拱手转让给关联方金城科技,四天之后又买了五位中小股东所持有的中航洛阳合计25.63%的股权,然后112天之后的2022年3月3日,又将剩余49%的股权清仓转卖给关联方金航控股,这种频繁的股权操作以及壮士断腕的果敢手段,似乎在和中航洛阳做切割,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被宁德时代起诉的重要性以及严肃性,似乎是这种涉及专利的案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的战略,甚至可以说,如果不做切割,公司便不能够上市。所以公司的战略就是,扫除一切障碍,即便挥泪斩马谡,也要尽快实现上市,尽快在资本市场融资,尽量多的抢占市场份额,不要被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甩下战车,不要被追赶者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鸟能源、欣旺达等迎头赶上,凡此种种,都是当务之急。估值之家可以感知到的是:当下公司第一要务就是与时间赛跑,种种乱象背后,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并夹杂强烈的危机感及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