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年薪2.3亿,他即将坐拥5家上市公司
微创脑科学的拆分上市,无疑顺应了市场的发展趋势。上市完成后,微创脑科学仍将是微创医疗的子公司。
心脉医疗拆分之时,我国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外资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心脉医疗抢先布局成为了国内主动脉介入领域龙头企业。
今年3月,微创医疗发布心脉医疗科技2021年业绩显示,心脉医疗科技收入6.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59%;归属于心脉医疗科技股权持有人的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47.17%。
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手术机器人属于技术复杂且极具临床及商业价值的细分领域,微创医疗也开始竞逐百亿手术机器人市场。微创医疗机器人去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首日收涨超6%,市值一度超400亿港元。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当母公司产品过了高速成长期,市场不能够再给出高估值,所以母公司平台并不适合融资,更适合各个业务板块分拆融资。
常兆华曾在2020年的股东大会上做过解释。他表示微创除生产产品外,也是个生产上市公司的公司,通过这个经营模式,实现公司的持续性增长。
有“微创系”的加持,子公司的融资也显得轻而易举。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微创集团累计融资10亿美元。微创心律管理、微创脑科学等业务独立融资,获得高瓴、易方达等知名机构青睐,展现了出超强的吸金能力。
根据微创医疗的公告表示,目前微创集团还布局了非血管介入、内分泌、康复医疗、运动医学、辅助生殖、体外诊断、皮肤及身体管理、五官科及消毒灭菌等新兴业务领域。未来,微创医疗在上述领域再度拆分出上市公司,也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年薪2.3亿,微创的下一个故事在哪儿?
常兆华曾说,“微创是一个有万亿市值基因的公司”。但母公司持续的亏损,不得不让人思考,微创的下一个故事是什么?
此前,钛媒体整理出了中国高管薪酬Top50,其中有29位高管来自大健康领域,占比58%,有6人出自医疗器械行业。
常兆华以2.33亿年薪,位居大健康领域榜首,“拔得头筹”。然而常兆华的持股比例相比于其他公司的高管,却不算太高。而且目前微创拆分的这几家子公司的股东里,也没有常兆华的身影。
今年以来,常兆华三次增持港股微创医疗,最近一次是五月份,变更后持股数量为46889899股,持股率占2.57%。
值得注意的是,微创医疗的港股股价从去年高点72.85港元急转直下,截至发稿前为24.25港元。常兆华持续增持,这释放出了什么信号?
有外界分析也许明年微创医疗的第一大股东将变为常兆华,这或许为微创医疗顺利回归A股科创板上市在做准备。
常兆华曾经说过,“我头脑一直很清醒,就是不要自己陷入那些大家都能做的事务当中”。他认为行业选择如果不对,其他99件事都做对了,也许还是失败;但如果行业选择得好,其他99件事都做错了,或许还有挽救的希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微创的三家上市的子公司中,只有心脉医疗实现了盈利。作为微创系第二家拆分上市公司,心通医疗在2021年亏损1.83亿元;微创机器人的盈利也遥遥无期,2021年净亏损高达5.8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79.28%。
由于微创医疗连续分拆子公司,市场已对其“空心化”产生担忧。近期,港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屈指可数,加上医疗类企业普遍估值走低,此时微创脑科学上市并不是好时机。已到花甲之年的常兆华,若想带领微创医疗实现“万亿市值”的目标,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上一篇:8月4日河南宝兴聚丙烯酰胺价格平稳
- 下一篇:快手与乐视达成二创相关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