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金融

鲁君四“被离职”,格力地产怎么了?

时间:2022-08-24 19:47

  格力地产公告称,鲁君四先生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时表示,该事项系鲁君四先生个人事项,不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且尚未知悉案件具体情况。

  科华生物公告称,收到公司第一大股东LAL的函告,LAL已于5月10日与同格力地产全资子公司珠海保联签署《股份转让协议》。LAL以18元每股的价格转让其持有科华生物的全部股份,格力地产则通过珠海保联以17.25亿元的收购价格成为科华生物的第一大股东。

  格力地产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鲁君四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其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证监会决定对鲁君四进行立案调查。

  两个月后,格力地产收购珠海免税的重组计划宣告落空。

  自2020年两个收购案后,格力地产正式确立了以房地产为主、医疗健康和免税商业为辅的三大业务板块产业布局。从格力地产的官网发现,格力地产除了正常的地产开发之外,还涉足口岸、海洋海岛、现代服务、酒店、教育、商业、物业和金融等领域。

  回望近十年来房地产行业所寻求的多元化布局,格力地产除了汽车没有涉足之外,但凡能想到的多元化布局之路都探索过了。但是从落地执行和反馈结果来看,看似很全面的多元化布局,实则多半都是“空谈”。

  且不说,官网显示的十多个多元化布局方向在后续还能否一一落到实处,就是2020年两大收购案后提出的“地产”、“医疗”和“免税”的三大业务板块都显得有些勉为其难。

  2021年报数据显示:格力地产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1.33亿元,同比增长11.65%。其中,房地产业务贡献了63.81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0.40%。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达89.64%,相比于上年上升了6.5个百分点。

  发现,格力地产2021年的营业成本52.85亿元,同比增长18.19%;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减少42.63%。 营业成本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地产业务占比上升,净利润严重下滑,这也很符合2021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形势。

  也就是说,无论多元化布局的呼声有多高,格力地产依然是一个以地产为主导的房企。

  同时,在2021年地产行业被严重挤压的不利因素下,格力地产的地产业务收入占比却不升反降。可见,但凡非地产业务还有增长的可能性,格力地产也不至于会如此依赖房地产市场。

  那么,格力地产为何会如此急迫地寻找多元化发展?

  一方面,作为地方国企,格力地产除了在追求利润还得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故而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整体会相对弱于民营房企,想做大就得寻找相对优势。

  另一方面,单一的房地产业务也很难将国企手里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如在横琴自贸区落地建设的红利中,港口、海洋、路桥等项目是民企很难拿到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依靠国资背景的格力地产还有着一定的资金优势。

  当前房企的现金流危机基本都是出现在民营房企身上,而格力地产则不同——发现,在格力地产推动这两次收购案的2020年,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0.40亿元,而全年营业收入也才60.89亿元。

  因此,对于格力地产这样的地方国企而言,压根就不用担心现金流问题。若不再去做点突破性的转型布局,那才是不思进取,可惜在如今看来,那些布局可能要落空了。

  急功近利也好,求胜心切也罢。彼时才38岁的鲁君四,就坐上了珠海国企格力集团董事兼副总裁位置,也算是年轻有为,而独自带队开拓地产业务的“二次创业”精神也让人深感敬佩。

  但遗憾的是,自2020年以后,鲁君四的名字始终和“内幕交易”相关联,直到今年6月16日遭董事会罢免,在隔天就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而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鲁君四竟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离开了自己掌舵18年的格力地产,令人唏嘘。

  他这次被带走调查,格力地产给出的原因是“泄露内幕信息”,至于所涉及的内幕信息是否和2020年的两个收购案有关,我们还得等待后续的查处结果。伴随着创始人的黯然离场,留给人们的迷思与格力地产的难题,仍需时间去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