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事关25万亿公募业!基金业声誉风险管理办法也来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印发《基金管理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提出基金公司应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并指定新闻发言人。
或网络舆情;十一是他人通过仿冒公司名称、商标、网址等行为从事非法活动;十二是其他可能引发声誉风险的重要因素。
此外,协会发布的《基金管理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与监管发布的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同时,新规的正式出台也意味着公司舆情管理、员工声誉风险意识等重要性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行稳致远。
强调五点基本原则以及处置的七点建议
办法确立了声誉风险管理处置的五点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基金管理公司的声誉风险管理应覆盖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和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二是审慎性原则。基金管理公司应审慎评估、判断、分析声誉风险,妥善处置声誉事件。
三是及时有效原则。基金管理公司应主动识别、报告以及防范声誉风险,建立及时高效的声誉事件处置机制,及时修复公司受损声誉。
四是匹配性原则。基金管理公司应进行多层次、差异化的声誉风险管理,与自身规模、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及系统重要性相匹配,并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变化适时调整。
五是前瞻性原则。基金管理公司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定期对声誉风险管理情况及潜在风险进行排查、判断,提升声誉风险预见性。
基金管理公司应根据分级分类结果科学、灵活应对处置声誉风险,包括以下措施:
一是核实引发声誉事件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判断公司的责任、影响范围,实时关注分析舆情;
二是根据声誉事件具体情况,明确相应的职责、处置流程和报告路径;
三是检视其他业务、宣传策略等与声誉事件的关联性,防止声誉事件升级或出现次生风险;
四是采取适当的方式适时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或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澄清事实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五是对违反职业道德、违法违规经营等引发声誉事件的,根据情节轻重进行追责,并视情况公开,展现真诚、有担当的社会形象;
六是及时开展声誉恢复工作,加大正面宣传,介绍针对声誉事件的改进措施,降低声誉事件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