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经济

现金为万元——点时

时间:2021-08-15 20:15

  2021年8月13日上证收报3516点、市盈率17.21倍(其中沪主板16.倍、科创板76倍),

  深综收报2468点、市盈率31.78倍(其中深主板25倍、创业板60倍),

  沪深指平均3203点、沪深平均市盈率24.45倍(中证指数沪深A股市动态盈率19.43倍、市净率2.09倍;其中银行动态市盈率6.01倍、市净率0.59倍)。

  8月份初,市场在上月急跌之后,进入反弹阶段。

  沪深平均市盈率24倍左右, 市场总体是安全的,正处在牛市的上升途中、沪指围绕3500点的大平台整固期,继续执行满仓“牛途捂仓要紧”的策略。具体做法上,在满仓持股的前提下,对涨幅过高、估值过高的股票可以减仓,所得现金,如有融资的,可以直接还款,将融资筹码转化为自有筹码;如果没有融资的,可以加仓还没怎么涨、估值偏低的股票。比如银行股,以每股净资产为参照指标,股价向上偏离净资产太远的,可以减仓,股价向下偏离净资产太远的,可以加仓。

  11、关于投资组合和资金配比

  对于防御型投资者而言,构建一个安全的投资组合是十分重要的,这由自身的投资能力圈所决定。

  马克斯指出:防御型投资有两大要素。

  第一要素是排除投资组合中的致败因素,最好的实现方法是:广泛而尽职地调查、提高入选标准、要求低价和高错误边际,不要轻易下注在没有把握的持续繁荣、乐观预测和发展上。

  第二要素是避开衰退期,特别要避免暴露在崩溃危机下。除了前面提到的要排除投资组合中的致败投资外,防守还需要投资组合多元化、限制总风险承担并以整体安全为重。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建议防御型投资者:购买若干高等级债券的同时,持有一组多样化的龙头股;将资金平均分配于二者之中,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小幅(比如5%左右)的调整。

  受此启发,本博提出的安全理财组合是:国债回购+ 指数型基金、银行股、100只100股,并根据沪深平均市盈率的变化,对二者的投资比例进行调整。

  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除了国债逆回购的现金替代品外,其他的证券可由指数基金、银行股、100只100股这三部分组成,指数基金和银行股的估值标准相对来说好掌握一些,那些自己想买而又难以把握估值标准的“品牌型”个股就归到100只100股一类。

  指数基金范围广泛,全球主要市场指数基金、国内主要指数牛熊大周期循环与行业板块个股小周期循环相结合,为广大证券投资者拓展了用武之地。在我国A股市场中,已经有了相应的可供投资者投资的指数基金。

  银行股已多达40只以上,以后还会不断增加,是市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板块。

  彼得林奇:对于小规模投资组合,即使只有一只表现出色的10倍股,就足以使整个投资组合从亏损转为盈利。10倍股这种一股定乾坤的巨大能量让人非常震惊。在股市低迷时期,10倍股对投资组合业绩的影响之大就更加让人震惊了——可能你会想不到在低迷的股市中同样也有10倍股。

  在2010年——2012年的熊市中,本博由于持有一些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而安然无恙,即使组合中长江证券亏得很惨!10倍股大多是10年股。这意味着除了找到好股票,并且在低价位买进外,还要长期持有才行。10倍股在缓慢的上行过程中,其业绩、市盈率、市净率、股价应该保持相匹配的良性状态,这样才能走得高,走得远,涨得安全合理。

  这也是本博提出100只100股100倍策略的理由

  100只100股,会遇到意外的地雷和陷阱惊吓,也会收到意想中的利润翻番的惊喜

  长期投资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上难。往往套牢还可以被动持有,一旦有点盈利就会迫不及待卖了,担心被再次套牢,毕竟套牢是很痛苦的。

  只有100股,才有可能无论涨跌盈亏,真正做到长期持有。

  按照格雷厄姆的仓位调节的建议,根据沪深平均市盈率的变化,使仓位比例在25%——50%——75%之间进行合理调整。原则上,沪深平均市盈率高低与仓位大小成反比,与现金多少成正比。这个原则请务必牢记在心。

  下面重点强调的是,如果不能确定其是慢牛的上升中继或是慢熊的下降中继的性质的情况下,怎么办?对防御型投资者来说,格雷厄姆建议采取“对半开”的折衷策略,他指出:“对半开的资金分配法则,对防御型投资者仍然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它非常简单;其操作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它使其遵循者感到,自己至少是在对市场作出某种反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投资者在市场日益走高直至危险的程度时,仍不断加大自己的股票投资。此外,真正的保守型投资者,将会对自己的一半资金在牛市中的收益感到知足;而在深陷熊市时,比照那些冒险型投资者的处境,他们也会从自己相对较好的境况中获得安慰。虽然这种对半开的资金分配法则无疑是一种最简单的‘万能’装置,但它不一定会取得最优的结果。(显然,任何手段,无论机械与否,都不能宣称自己就一定比其他手段更优)”。“对半开的现金和仓位分配法则”更适合指数型投资,它的核心内容是“对半平衡、损补盈止”八个字。

  对半开策略是在无法确定仓位是占25%,还是占75%时,为了防止踏空或重仓被套,而采取的权宜折中策略。证券投资本来没有什么“万能装置”,格雷厄姆之所以称对半开为“万能装置”,是因为这种方法非常简单省心省事,它不需要经常预测市场波动方向,也不需要过度依靠各种技术指标,并且将市场起伏的不确定性尽可能转化为以市值与现金对半平衡为依据操作上的确定性,因为市场波动的底或顶、沪深平均市盈率倍数、相对应的总仓位额度以及现金额度的损补盈止额度都是最客观的确定性标准,同时也让一部分好动的投资者有事可做,“它使其遵循者感到,自己至少是在对市场作出某种反应”,投资者只要耐心等待市场自然波动引起的总市值额度与总现金额度增减变化的机会,进行损补盈止再平衡操作就行了,这样不仅不会为市场的起伏涨跌担心,而且将担心转化为对必然会出现的起伏涨跌抱有些许期待;投资如果无法达到快乐的程度,那最起码不能给自己带来太大的烦恼。损补盈止的额度直接反映出了市场涨跌与投资者反应的幅度、力度、速度、进度、难度、程度、温度、态度。

  之所以说对半开是投资的“万能装置”,还因为它通过市场的自然波动的多次反复性特征,每一次交易的微差额利润经过月积年累滚雪球,可以确保使用者最终成为赢家!经过投资案例推演,无论在指数什么点位运用对半开策略,假以时日最终其结果都会是正数!即便是道琼斯指数自1929——1932年股市崩盘以后,出现了十分不规则的波动,费时25年直至1955年后才收复失地380点,这个长达25年的特大、特长熊市的经典案例也是如此;再如2007年从上证指数6000点10万元人民币现金入场,运用对半开策略的结果又会如何呢?上证指数6000点时5万元人民币市值、5万元人民币现金——1660点时,跌幅73%,5万元市值亏损3.65万,还剩1.35万,资产再平衡后,市值为3.18万,现金为3.18万元——3400点时,涨幅105%,市值由3.18万,增加到6.51万,资产再平衡后,市值为4.85万,现金为4.85.万元——1849点时,跌幅46%,4.85万的市值亏损2.22万,还剩2.63万,资产再平衡后,市值为3.74万,现金为3.74万——2015年5100点时,涨幅175%,市值由3.74万,增加到10.29万,资产再平衡后,市值为7.02万,现金为7.02万——2016年3000点,跌幅为41%,7.02万市值亏损2.87万,还剩4.15万,资产再平衡后,市值为5.58万,现金为5.58万。尽管实际操作会与此有出入,但基本套路是正确的。

  之所以说对半开是投资的“万能装置”,还因为它的操作方向无疑是对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更何况是牛熊?再长的牛市或熊市,总会有终结的一天。坚信股市不是无底洞,也不是无顶天。对半开通过沪深平均市盈率周期特征调节仓位而非靠止损来控制投资风险,因此“对半平衡、补损止盈”策略是实现顶恐底贪、高抛低吸的重要形式,这与市场上广为盛行的“止损原则”、追涨杀跌是背道而驰。顺跌而补,补该补的损,一补到底(存款),底部加倍补损,顺涨而止,止该止的盈,一止到顶(取款),顶部市值减半;这种涨也喜,跌也喜,正好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样,多空相争,顺势损补盈止者得利。

  虽然对半开策略具有既能避免满仓被套和坐电梯,又能避免空仓踏空等优点,“但它不一定会取得最优的结果”。止盈后的最大缺陷是大部分现金没有参与继续上涨过程的复利增长,而且止盈后的收益要比不止盈持股不动的收益少许多,但是与盲目持股不动的账面收益相比,止盈后的现金收益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如果将对半开与单只证券的市值基线管理相结合,并且根据沪深平均市盈率周期进行总仓位调节,那就可能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的“万能装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