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经济

关于“宁组合”和“茅指数”的关系

时间:2021-08-15 15:20

  今年以来,传统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茅指数”持续分化调整,而以新能源、光伏等高景气赛道领衔的“宁组合”异军突起。从“茅指数”到“宁组合”变迁的背后,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怎样的转型与升级?谁又将是未来的投资主线?一场新浪承办,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参与的《宁组合VS茅指数——激辩下一个投资风口》为主题的投资峰会直播干货满满。以下是他们的部分核心观点:

  中国未来两年最大的挑战,是要排出不利因素,继续推进对经济L型转型的确认。作为战略新兴性产业,新能源将给我们带来共享经济的远景。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可再生能源,像风电和光电。从趋势上来看,中国的风电产品技术进步速度还在加快,行业竞争力也在升级。如果从行业考察来看,风电行业开发的集中度相当高。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新能源需求兴起的,是朝阳产业的概念,它也实际上成为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光电加在一起,现在已经可以占据整个全社会用电量的1/10出头了,这是来之不易的进步,但是和整个的绿色低碳发展所要求的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来说,往前看仍然任重道远。

  共享经济的远景离我们现在已经不远,中国要抓住这个发展的大潮流,在升级发展、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间,中国的新能源一定要追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而且利用我们的某些后发优势,再加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争取在未来新的两步走的过程中间,稳稳地做到第一阵营中间,而且争取进一步的在全球的新能源的开发领域里面,我们最后走到引领的位置上。

  中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外部我们面临与大国博弈以及与大国竞争,内部我们面临着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发展,中国做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我们看到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看到的双循环、双碳等等新格局的战略性调整。

  中国未来发展要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从国家的战略导向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实体经济、高端制造、新基建、新能源以及资本市场等这些领域。

  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作为基金业首批挖掘和介入“宁组合”的基金经理,姚志鹏率先发掘了“宁组合”中大部分标的,带领所管理基金前瞻布局,业绩也迭创新高,5年时间收获2只3倍基和1只2倍基,被业内誉为“宁组合”最强挖掘机。关于“宁组合”投资前景展望,姚志鹏明确指出投资投的是时代的趋势。进入现在这个阶段,中国更迫切需要疫情之后的红利,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卡脖子”的环节。他认为,有两个指标可以比较清晰的定义“宁组合”:“第一是创新动力,即具有创新驱动力的行业;另外一个是‘卡脖子’的行业,对外依存度高、涉及到供应链安全的行业。”

  姚志鹏进一步指出,“宁组合”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亟待升级的那些行业,是中国经济这个阶段发展主旋律的东西,它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新经济龙头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国家发展在这个阶段的使命感。国家竞争拼的是全要素生产率,拼的是资源成本。“宁组合”现在可能强调硬科技,未来一定会纳入软件,是动态演变的过程。“未来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结合之后,对生产率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是中国在人工智能的竞争中获胜,成为未来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这个领域将来一定也被纳入‘宁组合’”。

  对于“宁组合”和“茅指数”是否此消彼长、存在跷跷板效应,姚志鹏认为,这跟市场是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增量市场,比如“茅指数”,旧经济本身的基本面仍然是在向上的,估值合理的情况下,仍然会跟着每年企业盈利的增长,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因为它本身增速就比较慢,上涨会比较缓慢。但是如果是存量市场,若“茅指数”不在一个估值很便宜的时候,历史上会存在翘翘板效应。“宁组合”代表的是新兴产业,增速较快,自然会吸引资金。

  谈及投资“宁组合”的正确姿势,姚志鹏也总结了三点建议:第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第二,选择景气度向上;第三个,永远要相信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但是也永远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对企业家的判断能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作为“宁组合”的首倡者,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宁组合”短期来看有高景气和业绩增长,中长期处在一个持续增长的赛道,同时具备一定的壁垒,且它的市场是全球性的。“宁组合”,是这个时代A股市场的一个主线。“宁组合”实际上也蕴含了一种信心和期望,在整个全球化竞争中,期待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处在时代浪潮之巅,占据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

  现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占据全球产业链的更高端,往更高利润率和更高壁垒去发展,必然要经过制造升级的过程,再加上一些行业从自身需求来看,处在一个高景气或者是爆发期,是增长的前夜或进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重点的行业和龙头,构成了‘宁组合’。

  陈果进一步表示,中国投资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制造升级,可能“茅指数”里有很多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积累下来的一些伟大的公司,但制造升级是一个伟大的变革(great change),我们要伟大的公司,更要伟大的变革。

  关于“宁组合”和“茅指数”的关系,陈果认为,虽然“宁组合”和“茅指数”对应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风格,但并不是完全对立,如果制造升级能够成功,对消费升级和整个传统行业基本面的夯实,也是有帮助的。两者的关系,“宁组合”实际上是一个发动机,是一个驱动器。“宁组合”发展得好,整个车就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是有互相带动的关系。“宁组合”好,A股更好,“茅指数”也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