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经济常识:德富国际外汇,星的外汇
1: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乐从支行怎么样
基本因素
基本因素主要指在较长趋势中,来自股票市场以外的能够影响股价变化的经济、因素等,其中,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经济因素
1.经营状况。经营状况即指发行公司在经营方面的概况包括经营特征,如公司属于商业企业还是工业企业,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产品性质,内销还是外销,技术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批量生产还是个别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市场上有无替代产品,产品的竞争力、销售力和销售网等。此外,公司的经济状况还包括员工的构成以及管理结构、管理水平等。上述因素既可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亦可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向,进而影响股价变化。
2.财务状况。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亦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直接原因。依照各国法规,凡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都必须公开,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还需定期向社会公开。衡量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内容包括:(1)资产净值。资产净值也就是公司的自有资本(资本金+创业利润+内部保留利润+该结算期利润)。它是考察公司经营安全性和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2)总资产(负债+资产净值)。它显示公司的经营规模。(3)自有资本率(自有资本B总资产×100%)。它反映了公司的经营作风和抗风险能力。(4)每股纯资产,即每股帐面价值(资产净值B发行数量)。它反映了股票的线)公司利润总额及资本利润率(当期利润B总资本)等等。
在上述指标中,公司盈利(利润)对股价的影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公司盈利是影响股价变化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因为股票价值是未来各期股息收益的折现值,而股息又来自于公司盈利,由此,盈利的增减变化就成为影响股票价值以及股票价格的最本质因素;公司盈利与股价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公司盈利增加就预示着股价上升,反之亦然,此外,股价与盈利的变动也不一定同步,股价往往先于盈利的增加而上涨,且上涨的幅度往往会超过盈利增加的幅度。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公司盈利与股价变化总是脱节的,因而上述假定是错误的。持这种意见的人还举出某些具体实例来说明。如美国在1923年至1929年间,股价与公司盈利的变化完全是相悖的,又如构成美国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的30种股票为例,1938年至1941年间,利润大幅度上升,股价反而下跌,而1941年至1946年间,利润下跌,股价却反而上升。1946年至1950年间,利润倍增,而股价却保持相对平稳。1950年至1960年,利润的增长率不足10%,而股价却大幅度地上涨3倍以上。这些数字均表明股价变化与公司盈利并无必然的相关性。持这种意见的人还指出,根据经验,经济处在繁荣时期,股价不是根据现有公司的盈利来评估,而是根据将来的收益加以评估。
第三种意见是前两种意见的折衷,认为利润的变动与股价的变化并非无关,只是利润因素对股价的影响,要依据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对强度,当各种因素相对强度大甚至同时发挥影响作用时,利润因素则被淡化;当利润因素的影响强度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时,两者的关系才显露得较为明显彻底。
3.股利派发。对于大部分股东而言,其投资股票的动机是为获得较高的股息、红利,因此,发行公司的股利派发率亦是影响股价极为重要的原因。公司的盈利增加,为投资者增加股息提供了可能性。但股利的增加与否,还需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政策。因为增加的盈利除了可能被用于派发股利外,还可能用于再投资。股利政策不同对股价影响则很大,有时甚至比公司盈利的影响更为直接、迅速。一般的情况是,当公司宣布发放股利的短期内,股价马上出现升势,而取消股利则股价即刻下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发行公司对股利派发进行不同的技术处理也会对股价产生影响。一般说来,股利的种类包括股利、财产股利(实物股利)以及股票股利三种。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种类的股利派发则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如在股价看涨的情况下,按同样的股利率,以股票股利(俗称“红股”)形式派发则明显影响股价,其原因在于:在上述情况下,股票股利可比或财产股利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举例来说,某股票面值10元,市价60元,股息50%。如果以股利形式支付,将得到5元;如果以股票股利形式支付,将得到0.5股股票,市价高达30元。
当然,支付股票股利对于发行公司而言,可以防止资本外流,有利于扩大公司资本总额。但是,由于增加了股份,也加重了股利派发的负担,尤其在公司经营状况与利润不能同资本额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将导致股价下跌。
4.新股上市。公司新上市的股票,其价格往往会上升。
原因在于:一方面新上市的股票价格偏低,另一方面也由于投资者易于持续地高估股票价值。此外,某公司的新厂开工以及合并其他公司,说明此公司的未来业绩有所变动,因而股价也易于随之变化。另外,已上市股票增资(增股)发行亦会影响股价。如1990年9月,上海延中股票实行溢价增股,老股东有权每2股认购1股,每股96元,而同期挂牌价即为142元1股,场外交易则股价飞涨,最高达到600元1股。
必须看到,新上市的股票对其他已上市股票的股价也会有不利的影响,新上市股票的种类、数量过大,则对整个股市的价格亦会有所冲击,进而降低平均股价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股价的差距。
5.股票分割。一般大面额股票在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运动后,都会经历一个分割的过程。一般在公司进行决算的月份宣布股票分割。由于进行股票分割往往意味着该股票行情看涨,其市价已远远脱离了它的面值;也由于分割后易于投资者购买,便于市场流通,因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此外,由于投资者认为股票分割后可能得到更多的股利和无偿取得更多的配售股权,因而增加购买并过户,使股市上该种股票数量减少,欲购买的人更多,造成股价上涨。
6.利率水平。从股票的理论价格公式中可以反映出利率水平与股价呈反比关系,实际表现也往往如此。当利率上升时,会引起几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股价下降;一是公司借款成本增加,相应使利润减少;二是资金从股市流入银行,需求减少;三是投资者评估价值所用的折现率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反之则股价会上升。
美国在1978年也曾出现过利率和股价同时上升的反常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二:当时许多金融机构对美国维护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抱有信心;当时股票价格已经跌到最底点,远远偏离了股票的实际价值,从而使外国资金大量流入美国股票市场。
利率水平对股价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反应也比较迅速。
而要把握股价走势,首先要对利率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掌握。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贴现率、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贴现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下降,就表明中央银行意在放松银根,利率显下降趋势;反之,则表示利率总的趋势在上升。
7.汇率变动。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总的说来,如果汇率调整对未来经济发展和外贸收支平衡利多弊少,人们对前景乐观,股价就会上升;反之,股价就会下跌。
具体看,汇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主要是针对那些从事进出口贸易的股份公司,它通过对营利状况的影响,进而反映到股价上。一般说,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却有利于进口,而贬值却正好相反。这种影响也表现在:如果公司产品出口,当汇率提高,则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公司盈利状况下降,如果公司的某些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当汇率提高,使公司原材料成本降低,盈利上升。此外,如果预测到某国汇率将要上涨,那么货币相对贬值国的资金就会向上升国转移,而其中部分资金进入股市,股市行情可能上涨。
8.国际收支。现代经济日益一体化、国际化,因而,国际收支状况也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况,对外赤字增加,进口大于出口,此时,为扭转这类状况,会控制进口,鼓励出口,并相应地提高利率,实行紧缩政策,或降低汇率使本国货币贬值,从而造成股价看跌;反之,股价将看涨。
9.物价因素。商品的价格是货币购买力的表现,所以物价水平被视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商品价格上升时,公司的产品能够以较高的价格水平售出,盈利相应增加,股价亦会上升。但是,这也要根据情况而定。如物价上升时,那些拥有较大库存产品的企业的生产成本是按原来的物价计算的,因而,可导致直接的盈利上升;对于需大量依赖新购原材料的企业而言,则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物价上涨,股票也有一定的保值作用,也由于物价上涨,货币供应量增加,银根松弛,也会使社会游资进入股票市场,增大需求,导致股价上升。
需要说明的是,物价与股价的关系并非完全是正相关,即物价上涨股价亦上升。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由于经济过热又会推动利率上升,则股价亦可能下降;此外,如物价上涨所导致的上升成本无法通过销售转嫁出去;物价上涨的程度引起投资者对股票价值所用折现率的估计提高而造成股票价值降低;物价上涨的程度使股票的保值作用降低,投资者把资金从股市抽出,投到其他保值物品方面时,等等,股价亦会相应下降。
物价与股价的关系最为微妙、复杂。总的说来,物价的上升对股价走势既有刺激作用又有压抑作用。当其刺激作用大时,其趋势与股价走势一致,当其压抑作用大时,其趋势则可能与股价走势正好相反。
10.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与股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股价总是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升降。在经济复苏阶段,投资逐步回升,资本周转开始加速,利润逐渐增加,股价呈上升趋势。在繁荣阶段,生产继续增加,设备的扩充、更新加速,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工资持续上升并引起消费上涨;同时企业盈利不断上升,投资活动趋于活跃,股价进入大幅度上升。在危机阶段,由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减少,造成整个社会的生产过剩,企业经营规模缩小,产量下降,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急剧下降,股价随之下跌;同时,由于危机到来,企业倒闭增加,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股价亦急剧下跌。在萧条阶段,生产严重过剩并处于停滞状态,商品价格低落且销售困难,而在危机阶段中残存的资本流入股票市场,股价不再继续下跌并渐趋于稳定状态。
不难看出,股价不仅是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而起伏的,而且,其变动往往在经济循环变化之前出现。两者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复苏阶段-股价回升;繁荣阶段-股价上升;危机阶段-股价下跌;萧条阶段-股价稳定。
11.经济指标。社会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动与股价的变化也有重要的关系。较重要的经济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指数、经济成长率、货币供应量、对外贸易额等。因为这些指标都是综合指标,指标下降则表明国家经济不景气,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会好,其发行的股票的价格也会下降;反之,指标上升,股价则容易上涨。
12.经济政策。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外贸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会影响股价变动。就财政收支政策看,当国家对某类企业实行税收优惠,那就意味着这些企业的盈利将相应增加,而这些企业公司发行的股票亦会受到重视,其价格容易上升。从财政支出政策看,当国家对某些行业或某类企业增加投入,就意味着这些行业、企业的生产将发展,亦会同样引起投资者的重视。此外,如产业政策的执行,对产品和劳务的限价会导致相应股票价格下跌;税收制度的改变,如调高个人所得税,则会影响社会消费水平下降,引起商品滞销,乃至于影响公司盈利及股价下跌,等等。
(二)因素因素指能对经济因素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方面的原因,如国际国内的形势、事件、外交关系、执政党的更替、领导人的更换等都会对股价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素对于股价的影响,较为复杂,需具体分析其对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定。例如战争通常被视为因素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其对股价的影响也不一定。以1990年8月,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发的伊拉克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战争而言,其影响程度则不一样。
2:德富苏峰的介绍
德富苏峰(とくとみ そほう、文久3年1月25日(1863年3月14日) 昭和32年(1957年)11月2日,本名德富猪一郎,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记者、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是继福泽谕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在其去世后接过其手中接力棒,鼓吹极具侵略性的皇室中心主义,他经历幕末、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活了近一世纪,于1887 年前后登上论坛直到1957 年病逝笔耕70 余载,且始终处于舆论界的核心地位,其地位几乎与皇室、首相、军部等同。他是日本右翼思想家典型,其思想是近代日本思想史的折射,当今日本右翼思潮和政界的思维与其思想一脉相承。战后,德富苏峰由国际军事法庭判为甲级战犯,1945年12月2日逮捕。
3:德富塑料网可以查到塑料价格吗价格趋势呢
st中福,业绩非常好,08年一季度扭亏,可以长期关注。最近这几天只是技术性下调,下个星期从图形上看,应该可以企稳,企稳后应该有一波补涨行情。不过ST股风险大,建议做个短线:德富苏峰的主要事件
1880年,苏峰回到家乡熊本县大江村,这时期,家庭的生活十分困难,其父的收入无力供养他们四兄弟读书,因此不得不变卖田产维持生计,1882年,苏峰父子为补贴家用,开办大江义塾,招收几十名学生,讲授日本日本历史、经济、汉学和英文,这几十名弟子中最出名的就是宫崎滔天了。
当时,自由民权运动进入高潮,席卷全国,对正在困苦中挣扎,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苏峰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使之作为一个活跃分子,投身其中,同年参加激进自由党在九州的地方组织“相爱会”,积极开展活动,暑假期间,他带领学生,来到了民权运动的中心--东京。在这里,他聆听了自由党总理板垣退助的激昂演讲,并于中江兆民、田中卯吉、马场辰猪等著名民权理论家过从甚密,尤其与马场结为知己,并从马场处得到一批赠书,如《日本民权改正论》、《日本文法论》、以及莫尔莱等西方学者的日文译著,这使他眼界大开,他说:“我原来的思想起源于横井小楠,并受新岛先生基督教感化,现在又受西洋人感念感应,恰如水乳交融。
1882年秋冬,围绕着板垣出国,实际是否在国内坚持开展自由民权运动问题,自由党内部产生分歧,苏峰作为相爱社的代表希望坂垣能留下来继续斗争,但最后坂垣和后藤象二郎最后还是在的压力下远赴欧美,脱离了国内火热的斗争,苏峰怏怏而归。1884年苏峰不甘寂寞,又前往高知县,与自由党激进派片冈健吉、古重喜等会面,希望重振旗鼓,但这时民权运动已经趋向低潮,片冈等人或泛舟垂钓,逃避政事,或饮酒悲歌而不思作为,苏峰对此颇为失望,作诗感叹道:“冰心一片向谁说,独向梅花读楚辞。” 民权运动上层的妥协,使苏峰十分愤慨,从反面激发他独树一帜的决心,1884年,大江学塾增开新课程,如吉田松荫的《幽室文稿》、中国的《史记》、《战国策》,还有《英国宪政史》,《经济学》等,并阅读了许多西方民主著作,如《美国民主》、《国民》,《英国史》等,边学边教,为著述做了充分准备。
当年写出小册子《论明治二十三年以后家的资格》、《自由、道德与儒教主义》;1885年写出《第十九世纪日报青年及其教育》(后改名为新日本之青年),《官民调和论》;1886年写成《将来之日本》等时政政论型文章,攻击藩阀专政,宣言自由民主,在民权运动衰落,舆论界沉寂的时期引起巨大的反响,德富苏峰赢得一大批青年追随者,大江学塾学生数量激增,苏峰一时在舆论界声望大起。
1886年,德富苏峰孤注一掷,不顾学生的请求,停办大江义墅,举家迁往东京,参加舆论界的角逐,他 宣言:“我等并非老死田舍者, 逐鹿中原之时已经到来。 我本好,欲引导世间按我的希望而运动,如果这是野心,则此种野心正如火如荼”。1887年,他仿照美国《国民》杂志,创办《国民之友》杂志,编辑部取名《民友社》,《国民之友》把矛头指向当时以“鹿鸣馆”为代表的贵族欧洲化主义,该杂志第一期即集中攻击伊藤博文等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照搬欧美的方针,第二期则在举国关注的修改不平等条约问题上,指出外交之忧患不在外而在内,所言正击中舆论的兴奋点,因而大受欢迎。《国民之友》一炮打响,第一期发行量达数万之多,连苏峰本人都感到意外。
1890年他又创办《国民新闻》,实行了多年的办报愿望,他亲自规定的办报方针是。1、改良。2、改良社会。3、改良文艺。4、改良宗教。这种方针说明了他是一个改良派。他以报界巨头自居,操纵舆论,卷入松方正义内阁的斗争,支持农商务大臣陆奥宗光,反对内务大臣品川弥二郎。 在甲午战争爆发后言论界斑驳陆离的帝国主义思潮中,“膨胀”一词是 常见于日本报刊、真实表现当时国民心态的时髦词语。不妨说,“膨胀”一 词是体现当时日本“时代精神”的文化符号。上述高山樗牛就用过“膨胀的 国民”这一提法,而对“膨胀”一词厚爱有加、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德 富苏峰。
明治挑起甲午战争前一周,德富苏峰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鼓吹 甲午战争的开战是“膨胀的日本,进行膨胀的活动之良机”,通过战争“可 获得很多战利品”。这“战利品”指什么呢他历数道:“在东洋建立国民 膨胀的根据地,打通膨胀的沟渠,排除膨胀的障碍,让世界认识膨胀的日本。” 这样,在国际上可“与其他膨胀的各国国民处于对等的地位,在世界的大竞场上展开角逐”,在国内则可达到“巩固国民的统一,深化国民的情神之目 的”,从而使“三百年来收缩的日本,飞跃为膨胀的日本”。“膨胀的日本” 就是德富苏峰企图通过甲午战争塑造的帝国主义日本的国家形象。他的用意 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 机,成为亚洲惟一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随后不停顿地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 级改革,迅速建设成为东亚“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力的上升,增强 了民族的自信,到了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如何进一步提升“国民形象”,成 了日本思想界的重大课题。为此,以德富苏峰为首的欧化主义文化团体“民 友社”,与陆揭南、三宅雪岭、志贺重昂等人为首的国粹主义文化团体之间, 在甲午战争前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文化论争。德富苏峰认为,要成为英国“大 国民”那样的“伟大的国民”,就必须彻底地否定日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 全盘吸收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便取得与西方国家“大国民”同等 的地位。而国粹主义文化团体则认为,全盘西化势必削弱日本国民的“自信 心”,他们主张“国粹保存主义”,挖掘并利用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以涵养 日本“大国民”的精神素质。如志贺重昂的名著《日本风景论》,从地质学、 地貌学、生物学、气象学等角度,着力表现日本环境的“潇洒、美、跌宕”, 以求唤起日本国民的爱国心与自尊心。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以及自身理论的 缺陷,这两个文化团体都未能解决这一课题。就国粹主义文化团体的主张来 说,正如民友社所指出的那样,日本“风景美”不能构成日本与西洋对等的 充足依据,因为“我邦决非靠富士山、琵琶湖自然美可救”。那么,按欧化 主义者的主张来做又怎样呢1883 年民友社机关杂志《国民之友》社论《日本国民之品格》感叹道,尽管日本采用了西方文明诸制度而增强了国力,显 示了伟大的进步,但并未赢得西方国家的尊敬:“在东洋,最进步、成长最 快、最开化、最有知识、兵力最强的一大国民,仍不免遭白人的轻侮。”这 种杂揉着懊恼、怨恨的言辞,反映了当时日本为修改幕未不平等条约与西方 国家进行长期交涉而屡遭挫折的焦灼情绪。
精神分析学告诉人们,焦虑往往会转化为“投射”。个人会把自己令人不快的冲动归因于别人,即将内部危险外在化,而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甲午战争前日本朝野的普遍心态,是认为“白种”文明人之所以使日本修订 不平等条约的努力每每遭到失败,是因为他们把已经“文明开化”的日本国 民与日本周围弱小民族“野蛮人”等同视之的缘故。最具代表性的言辞是福泽谕吉于 1885 年发表的《脱亚论》,该文抱怨日本“所不幸者”是有两大“恶邻”——“一曰支那,一曰朝鲜”,“以西洋文明眼光看来,由于三国地理 相接,或将日本视若同类国家”,因此必须“衷心谢绝亚细亚东方之恶友”。 德富苏峰进一步发展了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的思想,主张通过时邻国的侵 略战争以显示“日本国民的膨胀性”。甲午战争开战后不久,他在《国民之 友》上撰文写道:“吾人站在世界的面前,决不可忘记决战。何之故 为了朝鲜的改革,为了北京城下之盟,为了几亿的赔款,倘若我邦在此大决战中取得惊人的胜利,从来的误解便焕然冰释。我邦的真实形象,我国民 的特色,亦好比雾散天晴,山色如洗之分明。”德富苏峰活像一名赌徒,他 把向世界显示“日本国民的膨胀性”的“赌注”押在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上。 由于清廷的腐败无能,陆海两战日军连连得手。当旅顺陷落时,德富苏峰好像赢了满贯从赌场出来,神气活现他说:“我等面对世界,不仅不愧为日本人,亦当以日本人自夸。日本人之大名,好比戊辰战争后萨长人之名, 好比滑铁卢大战后威灵顿之名,到处意味着名誉、光荣、勇敢、凯旋和胜利。 所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此实乃当今日本国民在世界之 情态也。”甲午战争对德富苏峰来说,好比“膨化器”,“膨胀”出日本“大 国民”的形象来。 德富苏峰是一个旱熟的帝国主义 者。在日本尚未在经济上具备帝国主义条件的情况下,他已看到在帝国主义 列强角逐中获得“商权”的重要性。当日军占领辽东半岛时,他以随军记者 身分同去,发表感想说,“辽东半岛之旅行,实在令人愉快”,因为日本获 得了扩展商权的“新领土”,以致在三国干涉下被迫还辽时“欲哭无泪,深 觉惋惜”。他鼓吹“膨胀的日本,不独凭之以兵力,亦必须凭之以商权”, “进入 19 世纪后期,正如商业是一种战争,战争亦是一种商业”,并预见“此 种奇妙的兵商二要素的结合”,到 20 世纪后将更加突出。作为思想家的德富 苏峰的这些言行,揭示了甲午战争决非军事封建性的单纯扩张领土的战争, 它具有为争夺市场、原料地而有意识地参与帝国主义列强爪分世界的明确意 向。
德富苏峰继承福泽谕吉文明侵略论思想,鼓吹甲午战争的国际意义是“对世界上顽冥不比思想的一大打 击,让野蛮社会沐浴文明的恩光”。这是站在所谓“文明”的立场,给帝国 主义侵略弱小民族国家披上正当化、神圣化的外衣。从旅顺归国后,他在 1895年 7 月撰文把日本比作古代罗马帝国,认为日本如同古罗马对地中海各国的影响那样,日本民族应对东亚各国以及南太平洋地域负有普及“文明”的义 务。他解释道,在东亚诸国民中“具有与组织能力的,惟独我大日本国 民;具有国家观念的,亦惟独我大日本国民。”他主张日本同西方列强平等 竞争,实现日本民族精神“膨胀”的历史使命。
5:逸富国际L丫平台我入金没到帐已经二个月了还没存给我解决!
你也是被逸富骗得吗
6:逸富国际期货交易软件退出大陆市场了吗
我就永远觉得出单了,生产了么应该是退出了么目前来说,我觉得还是可以来退出这个事
- 上一篇:现如今理财商场开展较为敏捷
- 下一篇:经济常识:如何找龙头板块龙头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