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经济

背后,一门千亿级生意正在崛起

时间:2022-08-20 04:40

  出海电助力自行车品牌Urtopia完成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光速中国和DCM投资。公司2021年在深圳成立,首款产品海外众筹300万美元;

  美国头部E-Bike品牌Aventon完成数千万美元首轮融资,高榕资本独家投资。创始人也是华裔,在浙江永康有供应链资源;

  陈璞认为,资本无一例外青睐新能源自行车不是偶然,他认为有六大原因。

  其一,美国对电助力自行车有《重建美好法案》,为E-Bike提供单台补贴最高达900美元;

  其二,碳中和是全球的未来主旋律;

  其三,中国成熟的自行车和新能源供应链加上海外成熟的骑行文化,让大家都以海外市场作为首发市场,然后以新能源自行车切入;

  其四,海外用户对品牌更有忠实度,国内市场一旦验证了电助力自行车的市场存在,大批初创公司和有上下游资源的成熟公司就会开始涌入,然后通过价格战,高性价比的策略竞争入局,不利于品牌的高毛利打法;

  其五,自行车本来就是舶来品,国外自信车骑行的文化,城市规划和道路条件,决定了国外市场比国内拥有更悠久和成熟的骑行习惯。国内更多是解决最后3-5公里的不定期临时骑行需求,而国外是城市布局决定了自行车可以作为每天的交通工具的高频定期需求;

  其六,环法已经是世界知名的自行车赛事。在欧洲,环法不仅仅只是一个赛事,而是一个节日。国内缺乏类似的自行车赛事和节日对市场的教化和知名度。

  陈璞分析称,国内生活节奏更快,大家对出行效率要求很高,现有最后几公里的需求,已经被电动助力共享单车品牌所满足。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内买自行车的人更多是自行车爱好者,需求不是代步,而是锻炼和生活方式。共享单车满足了99%以上用户的骑行功能性需求,一定程度透支了国内大众骑行的需求,这是基本盘和存量市场。

  在这个基础上,目前流行的公路自行车骑行或者潮流自行车骑行则是关于锻炼和生活方式的增量市场。

  据他上述思考,他认为国内自行车的投资方向是:

  1、类似小布Brompton的有自己特色的垂直潮牌品牌自行车,主打的是文化社交和配件;

  2、国内有成熟且高效低成本供应链的零部件或者自行车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Shimano或SRAM或者Campagnolo。目前产品的国产2B供应商,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这些包括但不限于变速器,刹车,轮盘,轮组等;

  3、高性价比替代目前TREK、Specialized等国外知名品牌的国内自行车厂,主打性价比和供应链。目前知名一点的就是山东瑞豹Pardus品牌,但是主打也是性价比,导致公司没有更多经费去做更多的推广和宣传;

  4、面向国内/国外市场的,有成熟供应链的,高性价比电助力自行车公司;

  5、给自行车供轻量化,电动化车架的新材料原材料上游公司;

  6、有一定核心壁垒,特有供应链,高毛利的自行车骑行消费电子配件;

  7、自行车电动化带来的新应用场景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

  上述投资方向,也有良好的配套政策。譬如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对于未来产业方向,王昊也做了一些预测。他表示,现在业内有人开始做自行车保险,这是行业创新的典型案例,但追随者并不多。

  另外就是像哈罗单车、青桔单车这类共享单车品牌,它们为用户提供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生活服务。自行车厂商有这个能力之后,也可以向周边服务延伸,这一市场的想象空间,相对更大一些。

  至少当下,骑行热带来了产业的更多想象,但对于到底会持续多久,Alex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骑行能够达到现在这种热度,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影响了很多其他的娱乐方式,相对而言骑行是一个受限较小的选择。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户外运动能带给的自由与快乐。这和今年的飞盘热、露营热的逻辑是一样的。”

  从这一层面来说,待疫情结束之后,骑行运动能否如现在这样火爆值得思考。但不可否认,在运动健身热潮之下,自行车市场还是会巨大发展空间的。

  “举最简单的例子,我已经花了几万块钱买车入门骑行了,就不太可能轻易放弃,这一赛道反而有用户粘性的特点,这也是资本所看重的。”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