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大厂“卷”到云上
反垄断制度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43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处罚决定。腾讯、阿里、百度等10家互联网企业均被处以顶格罚款。
雷峰网消息称,阿里云正在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将离职,该职位由阿里云中国区副总裁黄海清接任;阿里集团副总裁、云智能销售管理与生态发展部总经理郭继军已在走离职流程,生态+销管体系暂时由蔡英华直接代管。
首批游戏版号获批发行,但其中却没有腾讯游戏的身影。
阿里云已在韩国开设首个数据中心并开始运营。至此,阿里云在全球可用区数量增至26个。
CIC灼识咨询总监汪海峰则对燃财经表示,阿里云大部分海外客户来自东南亚市场,比如新加坡最大邮政集团Singapore Post、马来西亚电商PrestoMall、印尼鹰航集团、印尼最大电商Tokopedia等。
阿里云在2021年6月份还宣布推出“亚洲计划”,将在未来三年投入60亿元,“深耕东南亚,保持亚太第一“。
腾讯云出海首席解决方案构架师郑东曾在中国—东盟跨境出海高峰论坛中表示,腾讯云在全球有2800+节点,主要出海形式依托于为国内企业提供出海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出海业务布局在东南亚和新加坡,接下来腾讯云在印尼节点已经上线,会进一步加速在印尼的出海布局。
2022年,腾讯云业务也会随着游戏业务一起加速出海的脚步。
国内竞争加剧,出海仍在爬坡
但大厂云想要持续增长,却并不容易。
国内市场上,运营商云正在快速成长:根据运营商财务数据,2021年,中国移动云收入达242亿元,同比增长114%;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02%;中国联通联通云收入 163亿元,同比增长46.3%。
从营收基数来看,运营商云业务收入于阿里云和腾讯云同期的723亿元、307亿元尚有差距,不过已经稍强于百度智能云的151亿元收入。
而从增速来看,阿里云2021年收入同比增速为30%,长桥海豚投研估测腾讯云业务2021年同比增速为31.5%;百度智能云全年增速64%。可见,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云业务增速已经远超大厂云同期的增速。
收入基数紧逼,且增速已超大厂云的运营商云正在成长为强劲的对手。而运营商云带来的威胁不止如此。
云厂商从业者罗宾告诉燃财经,“运营商云的高速增长是因为运营商近年来高度集中云业务的发展。他们内部的考核指标在往云业务完成度上转移,且更多将头部人才往云业务集中。而对大厂来说,云业务只是版图上的一项布局,他们更多的人才仍集中在各自主营业务的运营上。”
“未来,运营商云凭借天然优势会在政企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这会挤压大厂云的市场需求。以后,不排除出现大厂云之间合作或者大厂云与运营商云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而云业务的出海,也面临挑战。
多名业界人士称,目前国内基础云市场出海主要形式仍依托于服务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基础IT建设,或者为中资企业的海外事业部,尤其是游戏、视频等行业提供云方案。
相比之下,以亚马逊云为主的海外厂商在全球的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以及对业务的理解都更胜一筹。即使在东南亚市场,阿里云和腾讯云都有重点布局,国内云产品进一步出海依然举步维艰。
AfterShip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Teddy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2020年之后,阿里系钉钉,腾讯领投、百度入股的有赞等SaaS等产品相继尝试出海,然而在国际市场却鲜有成就。
燃财经接触的业内人士均认为,云产品出海的碰壁一方面由于国内相较于国外缺少云行业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云产品对外国市场需求和本土化的功底与海外云厂商仍有较大差距。
汪海峰则对燃财经表示,“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的云厂商都在优化自身数据中心中的硬件,软件,架构等‘内功’:在硬件方面,如芯片,各云厂商在做异构的芯片平台;此外,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也都在不断迭代性能;针对数据中心大量的数据传输、存储功能进行优化。试图在性能上、成本上更早的领先对手。这些‘内功’也会是大厂在云‘下半场’之争的真正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