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经济

信达宏观:宽信用总量上已开始发力

时间:2022-04-25 04:02

  4月初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剩余专项债额度。考虑到上半年是稳增长政策发力窗口,我们预计4-6月新增专项债平均发行4500亿,7-9月平均发行3000亿。基于这一节奏,二季度专项债仍将拉动社融增长,但力度趋于减弱,下半年将面临2021年发行后置的高基数压力。

  
 

  
 

  三、居民储蓄率上升,财政支出力度加大

  新一轮疫情发酵下,居民储蓄意愿上升,M2-M1增速剪刀差有所扩大。央行调查问卷显示,一季度城镇储户更多储蓄占比达54.7%,较去年同期高出5.6个百分点。3月份M2增速9.7%,边际上行0.5个百分点,印证了居民储蓄率的提升。M1增速4.7%,与上月持平。M2-M1增速剪刀差来到5%,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反映出疫情冲击下居民消费活动受限,投资情绪有所降温,资金活跃度偏弱。

  从存款端来看,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加大。3月新增存款4.49万亿元,同比多增8600亿元。结构上,居民存款同比多增7623亿元,主要系储蓄率上行。企业存款同比多增9221亿元,信贷扩张派生的存款增多。财政存款同比多减3571亿元,季末集中支出,且力度胜于往年。

  
 

  
 

  四、为什么我们坚定看好宽信用?

  第一,根据我们构建的信用周期指数,今年前三季度都将处于信用扩张期。我国过去的几轮信用周期:20、20、20、20,一轮完整周期大约持续三年左右。本轮宽信用周期开启的政策信号是2021年8月的央行信贷座谈会,2021年10月起数据出现明显改善。

  第二,宽信用是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1)美联储很有可能开启一轮史诗级的加息周期,以应对沃尔克时机以来最猛烈的通胀。4月11日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2bp,叠加3月社融数据的超预期表现,中国央行再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压缩。

  2)3月份以来,去年支撑人民币汇率的一系列因素趋于减弱,包括疫情防控领先优势可能被打破、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出口增速趋于回落、美国货币政策紧于中国,人民币贬值压力开始显现,同样对央行降息形成制约。

  3)降准可以期待,但若降准,将伴随MLF净回笼。金融机构准备金缴存基数在增长,长期资金缺口客观存在,我们在报告《降息之后,可能还有降准》中曾测算,2022年这一缺口约1.5万亿。央行上缴利润后缺口约为5000亿,若降准,将伴随MLF净回笼。

  4)考虑到央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抉择,结合政策面“扩大新增贷款规模”的明确表态,宽信用是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5)宽信用总量上已开始发力,结构上仍然存在中长期贷款占比不足、居民信贷需求低迷、房贷拖累明显等症结。上半年专项债有望撬动更多基建配套融资,下半年需以制造业贷款为核心,绿色和普惠贷款共同发力,打通堵点,擦亮宽信用成色。

  第三,社融增速高点预计出现在三季度。由于去年2月基数较高,2月社融增速有所回落,3月之后继续上升,到三季度达到全年高点11.2%。全年社融增速预计为11%,对应新增社融约为35万亿,比名义GDP增速略高但基本匹配。

  
 

  风险因素:疫情再度恶化,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源自报告:《为什么我们坚定看好宽信用?》

  报告发布时间:2022年4月12日

  发布报告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