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涨薪了!4省份上调最低工资,年内仍有4地待调,
现行标准已执行近4年。
按照人社部每两年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要求,云南有望在年内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除了云南,还有哪些地区有望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河北、青海已明确在年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河北省人社厅此前明确表示,拟于2022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正在做评估测算工作;青海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落实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政策,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而贵州上次调整时间为2019年12月,同样有望在近期迎来调整。
河北、青海已明确在年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河北省人社厅此前明确表示,拟于2022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正在做评估测算工作;青海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落实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政策,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而贵州上次调整时间为2019年12月,同样有望在近期迎来调整。
时代周报注意到,河南、北京、天津、江西、黑龙江、陕西、新疆、西藏等超过20个省份在2021年及2022年初有过调整,再度调整可能性较低。
助力留住人才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对于打工人来说无疑是利好。作为一项“兜底”制度,低收入劳动者将迎来直接的收入提升。
以最低工资标准为2590元的上海为例,时代周报4月1日在招聘软件上看到,不少职位的薪资范围都是将2590元或2600元作为起薪;再如四川,不少职位的起薪仍为调整前的1780元,而这些职位有望在四川各市区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后迎来直接提高。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仅是针对低收入人群,更是起到带动作用,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福利待遇,直接影响着打工人的“钱袋子”。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以及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并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之内。
这意味着,最低时薪的提高,也将带动加班费的提高。
不仅如此。对于其他收入群体来说,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还直接与试用期工资、失业保险金、病假期间收入等挂钩。如《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则提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或建立劳动关系后,试用、熟练、见习期间,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教授马双曾针对中国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每增加10%,企业平均工资将增加0.3%—0.6%。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将增加平均工资0.61%。
同时,最低工资每增加10%,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6%左右,且对不同行业,该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意味着,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需要权衡其在收入分配上的效果以及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在人口频繁流动,产业布局调整的背景下,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甚至有助于地方在新一轮的人口争夺中获得一定的优势。
一项利用283个城市2001至2017年数据进行的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持续上调对城市创新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
该研究指出,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在提高企业边际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地区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水平,进而改进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边际,从而增加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而需求结构升级能推动企业突破现有的生产前沿,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创新产品需求的增加还会弱化企业生产的风险预期,使企业更有信心开展创新活动。
不过,最低工资制度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依赖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
上述研究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动态调整应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向而行,比如最低工资标准与城市当地工资水平的协调变化更能发挥其正向作用。影响效应也存在地区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作用最为明显,东部次之,中部最弱。城市创新能力相对于最低工资的上调存在边际递增效应。
“最低工资是非常重要的薪酬信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劳动者权益保障,对于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也是有正向帮助的。”袁帅认为,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背景下,需要“提低调高扩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是“提低”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也是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