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原油市场今日分析:德国扬言今年将停止进口俄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乌克兰时承诺,将尽可能加快乌克兰加入欧盟进程,并在几周内完成乌克兰加入欧盟申请程序。欧盟在周五正式通过了对俄罗斯的第五轮制裁措施,包括禁止进口煤炭、木材、化学品和其他产品;煤炭禁运措施将在120天过渡期结束后生效。此外,日本宣布将禁止进口俄罗斯煤炭。
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项扩大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出口限制的规则,高度限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获取美国原产或一些盟友国家生产的可用于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两用技术、软件和商品。
随着协同放储的落地,以及中国原油需求减少而引发的抛售结束,油价已经企稳。然而,石油钻井的增加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或会推迟美国产量的增长。油市仍吃紧,但若中国的疫情封锁没有结束的迹象,油价可能还会再下跌3%-5%,预计WTI原油应会在95附近获得不错的支撑。但若美元进一步上涨,多数大宗商品或会继续受到冲击。此外,供应短缺的担忧似乎有所缓解,但我们仍处于夏季出行旺季的早期。
放储不能成为可持续的供应来源,不会对油价产生持久影响。因此我行对油价的看法仍是建设性的,上调美、布两油今年价格预期,分别为96美元和100美元。但对油价曲线的看法转为中性,因为假设今年二季度后俄罗斯供应没有出现严重中断,那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可能会出现过剩。此外,由于俄罗斯经济放缓、疫情相关的影响,我行对2022年需求增长的预测下调了55万桶/日。
四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市场不再关注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减少∶①欧盟避免将俄罗斯原油纳入制裁清单;②中国疫情的恶化和封锁延长导致燃料需求暂时减少;③美联储加大力度抗击通胀,从而损害部分需求;④美国和其他IEA成员协同放储。不过由于冲突的持续和俄罗斯受到进一步制裁的风险,我们仍认为原油的下行风险是有限的,预计本季度油价可能在90-120美元区间宽幅交投。
即使俄罗斯产量下滑,欧佩克+减少实际产量,但全球增长放缓正在降低石油需求增长,而IEA放储也表明市场疲软,库存将在未来增加。此外,我行认为关于俄产量将减少300万桶/日的担忧被夸大了。在欧洲每天190万桶的海运原油出口中,约有90万桶是被运往印度以及其他市场,又或是去往一些无法获得俄罗斯原油以外的欧洲市场。若俄罗斯不进一步减产,这些数量加起来仍绰绰有余。因此未来几个月,全球石油储量仍是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