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欧市盘前:美元指数守住96关口 通胀成“烫手山
A股市场:上证指数跌0.01%,报3596.49点,深证成指跌0.01%,报14652.08点,创业板指涨0.12%,报3285.77点,金属新材料、稀土永磁、新冠检测等板块领涨两市,中船系、微信小程序、数字孪生等板块跌幅居前。
港股市场:恒指午间收涨0.21%报23134点,成交额368亿港元,国指涨0.13%,恒生科技指数0.21%。行业板块多数下跌,恒大系股集体下跌,中国恒大跌8%;教育股继续走弱,新东方在线%;医美概念股全线下跌,纸业、石油、猪肉、建材等板块跌幅靠前。
美元指数:截止发稿,美元指数位于96.10附近,涨幅0.22%。欧市盘前,美元指数触及95.90左右的伤口。美元指数出现逾一周以来的最大跌幅,此前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与悲观的美国数据一起。然而,对南非新冠病毒变体Omicron的担忧不断升级,似乎挑战了最近美元指数的看跌者。接下来,美国12月初请失业金人数和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料分别为20.5万人和6.2万人,而之前的数据分别为20.5万人和61.8人,这将为市场带来新的线索。但是,主要的关注点将放在风险催化剂上,以明确方向。
欧元/美元:截止发稿,欧元/美元继续走低,现报1.1318,跌幅0.27%。欧市盘前,欧元兑美元跌回1.1300,盘中下跌0.13%至1.1333附近。美国数据不佳以及全球政策制定者拒绝考虑来自南非变异毒株奥米克戎的恐惧也有利于欧元兑美元。不过年底流动性清淡之际,最近的宏观面挑战此前市场的乐观情绪,并引发汇价在数日高点附近整理最近涨势。
英镑/美元:截止发稿,英镑/美元小幅徘徊,现报1.3476,跌幅0.10%。欧市盘前,英镑/美元回落至1.3485。英镑/美元未突破10月至12月跌势的 50%斐波位即1.3500附近。英国经济数据的缺席使得英镑兑美元交易者关注美国经济数据。在大西洋彼岸,贸易收支出现了97.78亿美元的赤字,超过了11月预期的89.00亿美元,而稍后约30分钟将出炉的11月待完成房屋销售预计将上升0.5%。
技术面:由于MACD指标看涨,有利于多头,英镑/美元有望突破前日50日均线水平。英镑/美元维持在上述日均线上方之前,近期回调走势仍不明朗,若英镑/美元跌破1.3424,空头将接近 12 月中旬低点1.3375 附近。如果汇价跌破1.3375 后空头占主导,则11 月12 日区间低位1.3355 ,然后是23.6% 斐波位1.3320 将成为空头目标。
现货黄金:截止发稿,现货黄金下跌,报1798.72,跌幅0.33%。欧市盘前,现货黄金下跌0.32%至1798.97美元/盎司,国际金价继续承压,因美元反弹抵消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落带来的支撑,技术上金价后市下看1773美元。但本周黄金交易可能会保持清淡和区间震荡。美国11月商品贸易逆差扩至历史最高水平,因消费品进口创纪录高位,而出口在前一个月实现历史性增长后有所下滑。假日购物季连续第二年受到疫情和工业供应的影响。
美油:截止发稿,美油反弹,报76.59,涨幅0.01%。欧市盘前,国际油价总体持稳,料延续了此前数日的涨势,尽管奥密克戎冠状病毒感染人数飙升,但数据显示美国燃料需求保持良好。NYMEX原油后市仍上看78.62美元。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三(12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357.6万桶,降幅超过市场预期的270万桶。同时,汽油和馏分油库存也分别下降172.6万桶和145.9万桶,表明需求仍然强劲。
萨勒曼在国家最高咨询组织舒拉议会(Shura Council)发表的年度讲话中说,市场稳定和平衡是沙特能源政策的一个支柱,沙特为保持备用产能所做的努力已被证明对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非常重要。国家媒体刊载了他的讲话。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对于全球各大央行来说,物价飙升是2021年无法回避的“烫手山芋”。但各大央行的困境在于,不能完全确定通胀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封锁结束后需求的复苏推动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港口堵塞、材料和工人短缺造成的供应紧张导致的。提高利率将使需求放缓,对缓解供应瓶颈作用不大,而需求却是帮助世界摆脱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的重要推动力。如果供应短缺随着贸易恢复正常而缓解,政策最终可能会过于紧缩,从而扼杀经济复苏。
但当大规模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的短期刺激效应消失之后,伴随着能源危机,疫情致使供应链失衡和劳动力短缺,供不应求让全球通胀高企愈演愈烈。而且,上升的物价正在逐步引导通胀预期稳步上升,各大央行只能纷纷开始收紧钱袋抑制过热的经济。
随着世界上各大央行在2021年里的最后一次会议结束,市场对于央行的态度开始有了清晰的认识。各大央行政策转向似乎体现了他们试图与疫情共存。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许多人已经接种了疫苗,加强针运动也在加速。社会已变得更善于应对疫情浪潮及其带来的限制,这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随着央行官员对大范围通货膨胀了解的加深,他们对新病毒的爆发如何影响经济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疫情初期,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封锁会抑制消费需求,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有助于提振消费需求。 现在,官员们的担心转为防疫限制会阻碍商品的供应和运输,从而推高价格,这也强化了加息的理由。
目前,大部分央行开始对高通胀感到不安,2022年收紧货币刺激措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在发达经济体中,所有国家的加权政策利率在最近几个月从0.07%的历史低点小幅上升至0.14%,17家央行中有6家上调了利率。在疫情之前,发达经济加权政策利率为0.8%,相比之下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