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渤海石化最新消息,天津磁卡重组成功后股价怎样
1:大连渤海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怎么样
大连渤海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2009-12-10在辽宁省大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何屯村。
大连渤海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55M,企业法人夏冬,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大连渤海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内成品油、燃料油、石脑油、煤焦油、沥青、润滑油、渣油、化工产品(不含专项审批)的贸易经纪及结算(只限对有经营权的企业,不含仓储运输);五金建材、钢材、木材、粮油、饲料的销售;国内一般贸易(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在辽宁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8305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459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大连渤海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大连渤海裕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怎么样
奥巴马上台后就提出 后期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方向就是 软件信息,新能源,这两个板块 可以作为长期的关注目标
3:渤海的油气开采历史有多久
油气勘探是一项投资大、风险高的商业活动,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最大赌注的赌博”。世界油气勘探的平均地质成功率仅为30%,而商业成功率则更低。
一、油气勘探阶段
在1966—2010年长达45年的渤海油气勘探历程中,既有油气田发现带来的喜悦,也有干井带来的悲伤。这45年的勘探历程大致可划分为6个勘探阶段。
(1)开始下海的起步阶段(1966—1978年)。渤海的油气勘探首先从渤西开始。当时在国家经济困难、技术落后的条件下,立足于自力更生,先后在石臼坨—沙垒田—埕北凸起一线口探井。因技术条件(主要是物探和测试技术)所限,对地下认识不清,探井成功率较低,只发现了海4、埕北油田和一些含油构造。这个阶段的勘探为以后的海上勘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对外合作阶段(1980—1984年)。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渤海石油公司成为最早进行对外合作、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的石油公司。在这个阶段渤海石油公司与日本石油株式会社、法国埃尔夫公司合作对渤南、渤中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发现了BZ28-1、BZ34-2/4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合作,学到了国外先进的室内分析及海上作业技术,为以后的自营勘探奠定了基础。
(3)高效自营勘探阶段(1985—1988年)。在这个阶段,渤海石油公司在辽东湾西部海域进行了自营勘探,先后发现了JZ20-2、SZ36-1和JZ9-3等3个大中型油气田,充分展示了渤海石油勘探工作者的智慧。JZ20-2凝析气田是我国海域经自营勘探、评价、设计、建造、安装,最早投产的凝析气田。
(4)勘探成效欠佳的低迷阶段(1989—1991年)。从1989年起,渤海的自营勘探从辽东湾西部转向东部,在辽东凸起及辽中凹陷所钻一批探井只发现几个小型含油气构造;对外合作勘探也无重要发现。当时,渤海石油勘探工作者对下一步勘探方向和勘探前景倍感迷惘,同时也对停滞不前的局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5)中小油田群勘探阶段(1992—1994年)。在这个阶段,渤海自营勘探重新又回到了早期油气勘探的渤西地区。渤西地区断层分布密集,活动时间长,圈闭因此而支离破碎,地质情况复杂。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运用中小油田群联合勘探开发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发现了等油田,联合开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6)新近系大油田群发现阶段(1995年至今)。1995年以后,随着对渤中凹陷构造演化、烃源岩展布,以及对凹陷周围凸起新近系聚烃条件认识的深化,加强了该区新近系油田的勘探,先后发现了HD32-6/NB35-2、BZ25-1、PL19-3、CFD12-1、PL25-6、PL9-1、LD27-2等新近系大中型油田,渤海油气勘探从此再现辉煌。
二、具体发展历程
1955—1956年,由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组建华北石油普查大队和华北石油勘探大队,进行华北地区石油勘探。
1957年,石油工业部华北勘探处与地质部石油普查队对渤海南部沿岸进行油气苗调查。
1958年,地质部山东省石油普查队沿渤海湾从荣成到大沽口进行近海油气苗调查。
1959年,石油工业部联合组建第一支海上地震队,在渤海近岸浅海中进行地震方法试验。
1960年,地质部在天津召开华北石油普查会议,认为渤海与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很相似,对渤海油气远景给予高度重视。
1964年,石油工业部组建了渤海第一支浅海地震队。
1965年,由第一批海军战士复员队伍组成了我国海上第一支钻井队伍——3206钻井队。
1966年12月31日,我国第一座桩基固定式海上钻井平台在歧口凹陷103构造带上首钻海1井,于1967年5月6日完钻,发现油层。
1968年,又完钻3口评价井(斜井),均发现油气层,实现中国海上油田零的突破。
1971年,在海4井获得高产油流,海四油田被发现。
1972年,海7井获得高产油流,埕北油田被发现。
1973年,依靠自己的力量,由国内设计建造了第一条自升式钻井船——渤海1号,与引进的渤海2号钻井船陆续投入钻探。
1976年,海洋石油物探在国内建造的滨海502、503、505、506四条物探专业船相继投入使用。
1980年,到此时,先后在36个构造上钻预探井45口,评价井42口,发现了12个含油气构造。
1980年5月29日,石油工业部与日本国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签订《渤海南部及渤海西部合作勘探开发石油合同》。合同区范围在渤西部地区,面积25500平方千米,包括6个二级构造单元。日方为作业者,将中方已有的成果资料按其成分收买,独担风险,勘探投资为2.1亿美元,后来由于勘探形势看好,1982年将勘探资金追加到6亿美元,勘探期由5年延长到7年。
1985年,日中埕北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签订了埕北油田合作开发合同,中、日双方投资比例为51∶49,双方共担开发风险,成为我国海上第一个商业性开发油田。
1980—1984年,共打探井9口,发现含油气构造5个,探井成功率55%,获得渤南地区第一个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
1987年12月4日,与日本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签订了渤海南部莱州湾13/03区块石油勘探合同,面积1480平方千米,未获得工业油流,1990年3月31日合同终止。
1991年11月,与德士古公司签订合同,渤中北部面积5000平方千米,合作期7年,钻探HD22-1-1井,未发现油气层,1996年转移给雪佛龙公司。
1992年4月,与BHP公司签订渤海南部5600平方千米合同,合作期7年,1993年转移给德士古公司,在渤中钻两口探井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1994年8月,与麦克奇公司签订渤海西部面积2280平方千米合同,合作期7年,钻探井两口,发现曹妃甸油层,进而打评价井2口,另选择在南堡进行预探,进展不大。
1994年12月,与菲利普斯公司签订渤海中部面积9200平方千米,合作期7年,1996年在渤中22-2构造上见到良好油气显示。
1996年7月,与埃索公司签订辽东湾东北部面积2630平方千米,期限8年,是外国石油公司在渤海首次上规模、大面积的连片三维地震勘探。
1984—1998年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频繁。
1993年,缓中36-1油田投产,它于1987年被发现,为我国海上第二大油田,也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开发难度最大的稠油油田。
1999年,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蓬莱19-3油田被发现,与菲利普斯公司合作勘探开发。
2004年,渤海油田年生产油气达到1006万立方米。此次渤海油田产量突破千万立方米,标志着渤海油田从此成为我国北方能源重要的生产基地。
2005年,发现南堡油田。
2006年,渤海油田年生产油气突破1500万立方米,超过南海东部,成为中国最大油气生产海域。
2007年,渤海油田的油气勘探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工作量和投入创历年之最,各项任务均超额完成:实际三维采集面积3650平方千米,实际钻探井数量40口,新发现地质储量2.2亿立方米油当量。
2008年8月12日,中国海油在其公司网站发布公告称,公司在渤海湾钻获新的油气发现,经测试单井平均可日产原油1500桶、天然气22万立方英尺左右。粗略计算,该油井每天可产出油气当量约434吨。钻获该发现的预探井BZ29-5-1井位于渤中29-5构造上,海域水深约21米。该井完钻井深1885米,下钻中共钻遇26.2米厚的油气层。
2010年,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
三、海域油田
1.埕北油田
1972年12月发现,中日双方合作进行开采,1985年10月B平台投产,1987年1月A平台投产。
埕岛地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北—渤海湾南部的浅海海域,水深2~18米,南距海岸线千米,与陆上桩西油田相邻,勘探面积约650平方千米,1988年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埕岛地区部署钻探了埕北12井,该井在古近系获工业油流,发现了埕岛油田。至1998年,埕岛地区已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共八套含油层系,是一典型的大型复式油气聚集区。作为复式油气藏重要组成部分的潜山油气藏是埕岛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已发现了埕北古、胜海古1、胜海古2、胜海古3、埕北古4、埕北30、埕北11等潜山油气藏。产油层系有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等,普遍具有高产的特点。
埕岛地区已发现了轻质油藏、易挥发的轻质油藏、凝析气藏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其平面分布是有规律的。埕北11潜山构造带所聚集的油气来自埕北凹陷,油藏气油比较低,一般小于80立方米/吨,地面原油密度大于0.84克/立方厘米,为常规轻质油藏;埕北20潜山构造带中,北部所聚集油气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油气藏气油比高,一般大于100立方米/吨,地面原油密度为0.71~0.84克/立方厘米,且发育了胜海古3—埕北古5两个凝析气藏;埕北30潜山带聚集的油气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油藏气油比为200~1074立方米/吨,地面原油密度为0.73~0.80克/立方厘米,属易挥发的轻质油藏。
2.渤中油田群
由渤中28-1油田、渤中34-2油田和渤中34-4油田组成。其中,渤中28-1油田于1981年5月发现,1989年5月投产;渤中34-2油田和渤中34-4油田于1983年5月发现,1990年6月建成投产。1999年最新发现渤中29-4油田、渤中25-1油田。
3.锦州20-2凝析油气田
油田于1985年11月发现,1992年8月投产。
4.锦州9-3油田
油田于1988年11月发现,1999年10月30日投产。该油田年产能力为100万吨,地质储量3080万吨。
5.绥中36-1油田
绥中36-1油田是迄今中国海上发现的第二大油田。它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距辽宁省绥中县近岸46千米。油田所处水深为32米,一般年份冬季有流冰,寒冷年份将出现冰封。
该油田于1987年6月正式发现,发现时油田面积为24平方千米,地下油藏深度1600米,油藏储量2亿吨。由于该油田的原油属重质高黏原油,且天然气含量少,油藏深度浅,地下能力不足,给油田开发工程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鉴于该油田开发难度大,决定先开发6.55平方千米的面积,作为试验区首先开发。
该工程从1987年开始概念研究,经过概念设计、基本设计、设备材料采办、陆地建造和海上安装、连接等几个阶段,A区工程已经建成,并于1993年8月31日投入生产。B区工程于1995年5月投产。A和B两区全部投产后,原油生产能力将达每年100万吨。在15年的生产期内,可采出原油800万吨。
6.胜利埕岛油田
从1978年“胜利一号”钻井平台下水打第一口探井至今,胜利海洋钻井经历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道路。先后在埕东、埕中、五号桩、青东、垦东、埕北、辽东湾等海域打井89口,钻井总进尺近20万米,发现了垦东、埕东、埕北三个潜山含油构造带,且勘探成果逐年扩大。1988年发现了胜利油田第一个海上油田——埕岛油田。后来,又在中生界地层中发现高产油气流,为埕岛油田增加了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胜利埕岛油田2000年海上石油产量突破200万吨。
7.辽河葵花岛油田
辽河浅海太阳岛、葵花岛、海南—月东、笔架岭4个油气田位于辽东湾北部,西起葫芦岛、东至鲅鱼圈连线以北的辽河油田滩海油气勘探区,成为辽河油田油气储量和产量的重要接替区。辽河滩海总资源量6.3亿吨。1991年“胜利三号”平台为辽河油田发现了第一个海上油田——葵花岛油田。
“十一五”期间,辽河油田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主攻东部、深化中部,以中浅层为重点,兼探中生界、古生界潜山,形成多套层系突破、叠加连片的油气资源开发局面。实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3亿吨,控制和预测石油地质储量各0.8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0亿立方米。在开发策略上油气并举,优先开发月东一块油田及太阳岛—葵花岛气田。月东一块油田选择海油陆采,太阳岛—葵花岛气田则立足于自喷生产、管输上岸,实现储量的有效动用,最终形成年产石油150万吨、天然气5.25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8.大港赵东油田
赵东油田位于河北省黄骅市赵家堡村以东5米水深线以内的滩海、极浅海海域的赵东C/D油田项目,截至2008年初,已累计生产原油125万吨,实现中国石油第一个百万吨海上油田生产规模。它标志着我国陆上石油对外合作的巨大成功,是中国石油与国际伙伴合作的典型。
2003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美国阿帕奇公司在北京和休斯敦同时宣布,中美双方在中国渤海湾大港油田的赵东合作区块首次投入生产。仅用一年多时间,渤海湾大港滩海便建成了中国石油第一个百万吨生产能力的海上油田。该项目合同期限为30年,项目勘探曾历时7年。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379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438万吨。目前,赵东合作区发现并探明了6000万吨规模的整装高产油田,且具有丰度高、埋藏浅、油层物性好、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
四、环境问题
然而,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渤海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受到较大的破坏。渤海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表现于海岸带污染明显、污染范围扩大、生态系统弱化、生态环境退化、赤潮、富营养化等。渤海环境状况已经引起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对其环境质量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诸如生态系统、环境参数、赤潮、富营养化等。
1994—1998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3个湾的总氮浓度和总磷浓度多数显著高于渤海中部海区。总体上讲,海岸带地区的总氮和总磷浓度高于中部海区。此外,渤海中部海区的总氮和总磷浓度较稳定,变化平缓,而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各年变化剧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海岸带地区比渤海中部海区更容易受到陆域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时间内,陆域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频率和程度。显然,渤海中部海区水质是来自海岸带地区污染物混合扩散的结果。所以,陆域活动应当认为是造成渤海中部海区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的最终原因。
可以发现,出现污染的范围从河口区扩大到渤海整个海岸带地区,范围明显增加。此外,据报道,海水达标率由1992年的78.77%降到1996年的49.05%。2001年渤海受污染面积由24.7%增加到2002年的41.3%。该结果意味着,过去几年中渤海水质明显下降。总氮、总磷和石油类超过标准。总氮超标严重,石油类超标较小。因此可以推断,渤海水质主要问题和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来自于营养盐氮和磷。
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时,渤海受污染的面积亦逐年扩大。解析渤海卫星遥感照片能够清楚地看到,1992年整个海域受污染面积为16347平方千米,达海域的21.2%;1996年则增加到39232平方千米,达海域的51.0%。这样一来,受污染面积较5年前增加了2.4倍。另外可以看出,海洋水文和海洋动力学特性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海流较弱的物质输移作用下,大部分受污染海区靠近海岸带地区,尤其是在河口地区。
渤海油田的勘探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方才迎来了储量发现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压力中寻找希望,欣喜中伴着沮丧。多少回艰难曲折,多少人前赴后继,才将勘探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兑换成油气的储量。
但欣喜之余,环境问题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怎样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4:青岛渤海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是利好。但对股市的影响力不会太大。因为年报的主要盈利指标早已披露,发布的年报与其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5:为什么重组成功了股价不涨
有如下情况:
1 重组之前已经大幅上涨;
2 重组方案不是当前市场喜欢的;
3 停牌后大盘指数大幅下跌;
6:重组获证监会通过后股价如何走
上涨
- 上一篇:湖北江股票公司
- 下一篇:宝盈基金李健伟离职并离任4只混基 2只今年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