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经济

良品铺子上市股价多少

时间:2021-12-01 20:29

  良品铺子股票代码?

   良品铺子股票代码603719 双十一主要利好哪些股票

   电商类,昨天电商表现就不错 为什么良品铺子股票买不进去

   良品铺子股票买不进去的原因是,因为每天都峰涨停板,没有出货,你就买不到。 良品铺子股票号码查询

   国内股市没有这支票 你好,我有几万闲钱,应该如何理财

   投资理财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些已有经济学、金融学等方面相关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来说,理财相对更易操作些,下面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下投资如何自学入门:
投资理财是指投资者通过合理安排资金,运用诸如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商品现货、外汇、房地产、保险、黄金、P2P、文化及艺术品等投资理财工具对个人、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管理和分配,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加速资产的增长。
投资理财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随着我国股票债券市场的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日趋丰富和市民总体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财”概念逐渐走俏。
1、学习理财知识
没有专业知识又想做好投资理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学习理财知识,包括看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书和杂志,如《穷爸爸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等。随着知识的积累,可以逐渐向更有难度的书进行过渡。
通过看书学习理财知识虽然花的精力很多,持续时间也较长,但只有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投资理财才不会坑人。即便有失败,自己也会将其当做一次经历,能总结出不少宝贵经验。
2、和有投资经验的人交流
对于没有专业知识又不想看书的人来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和有投资经验的人进行交流。因为从他们口中,你可以知道一些投资渠道,也能知道各个渠道风险如何、收益又如何。基本上聊上两、三小时后,在记住大部分的情况下,自己也能有模有样地说上几句。
不过和有投资经验的人在交流时,要时刻抱着自己是学习理财知识的心态,且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有些有经验的人很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又喜欢推荐觉得好的股票、基金等,如果没有上述的心态,容易冲动之下就直接投资,最后易致不必要的损失。
3、选最基础的理财方式实践
除了学理论知识,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两者可以结合着同时进行。不过,对于没任何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来说,初次实践要以最基础的理财方式为主。比如货币基金、国债、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等,都是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产品投资门槛不同,要根据个人的实际资金情况进行选择。另外需要提一点的是,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要注意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4、交给专业人士打理
如果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又想实现“钱生钱”,那最省事省力的方法就是交给专业人士进行打理。
但要提醒大家,目前在职的所谓的“理财师”有很多,且真假难辨,所以一定要去正规的金融机构寻找专业理财师进行咨询。如果碰到有所谓的“理财师”不断推荐某个产品,称只要连续交几年钱,然后就能领很多年的钱,且风险低有保障,那就千万别信,因为那个人多数是个保险推销人员。 网红零食一年卖50亿,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为什么急着上市

  尽管都利用“互联网+”模式迅速提升了自身品牌影响力,依靠自身强大的“网红特质”带动了销量,但实际上带来的却是毛利与净利的巨大差距。

  据良品铺子公司财报显示,2015~2017年度,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1.1亿元、42.3亿元和53.7亿元,但与此同时,其同期净利润分别只有4700万元、1.05亿元和1.18亿元。

  可见,其实良品铺子的利润并不高。2015~2017年度,良品铺子的毛利率分别为32.7%、32.7%、29.4%(与产品线有关),而同期的净利润仅为1.5%、2.4%、2.2%。

  而与良品铺子相比,三只松鼠少了线下门店运营成本,但总体营收占比也并没有多高。据三只松鼠此前投递的上市招股书中显示,其在2015~2017年度,毛利率分别为0.4%、5.3%、8.3%。

  所以,可以看出,巨大的毛利与净利差距的不协调,已经反映出这种“互联网+”模式的单薄,这也反映出更加需要通过上市来获取更大的现金流,帮助自身开拓新的模式。

  “贴牌+销售”模式弊端凸显,核心竞争力缺失

  如此备受欢迎的网红零食店,为何又会产生如此大的毛利与净利的差距呢其中“消失”的钱都去哪了呢答案就是销售。

  在销售费用情况上,2015~2017年度,良品铺子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2.8%、22.2%、19.5%。而三只松鼠2016年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为20.8%。之所以销售费用会占如此之大的比重,主要还是跟其业务模式有关。

  大体上来说,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基本都是采取的“贴牌+销售”的模式。

  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良品铺子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仅为0.77%,2017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研发比重也仅为0.24%。而在这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的研发投入中间,绝大部分都是用来进行产品布局或者包装设计,而生产环节的投入几乎为零,基本上采用的是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
 

  通俗一点说,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他们早已经成为了单方面的“销售商”而不是“生产经销商”,这就直接导致了无法触及到下游生产链,从而在产品定价方面没有过多的议价权,自身只能在“进货”的成本上加价卖才有自己的利润。

  缺乏研发实力的同时,也导致了产品的同质化严重。最大的区别只能是在产品外观设计或者宣传上,而不是在口味,而产品及口味的多元化,对于零食行业恰恰是最重要的。

  因此,从整个运营流程上来说,由于缺乏核心的生产实力,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自身只能控制到体系的末端,这也会使自身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无法直接管控,但又需要承担管控不良之后造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