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指数基金怎么玩?
近两年ETF产品出现了井喷式发展,那ETF产品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及特点呢?
ETF指数基金完全复制股票指数的表现,如大家常听说的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及创业板指等,均有对应的指数基金对其进行跟踪。如果我们买入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那么我们得到的投资回报与沪深300指数基本一致。
主动基金经理既可以增减仓位择时、又可以在不同行业间来回切换、还可以在不同个股上反复交易;而指数基金经理在基金的管理上能做的事情非常少,甚至可以说相当于枯燥,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跟踪指数,不能自行决定仓位。
对于ETF基金,仓位基本无限接近100%,不能随意配置个股,投资组合的个股权重要跟指数内个股的权重分布要保持近乎一致,一旦两者出现一定偏离,基金经理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指数基金的这些特点,使得它们与主动基金存在较大的区别。
由于指数基金的被动管理特征,只要你确定好跟踪某一指数,如沪深300,那么对于小散而言,是选取华泰柏瑞、嘉实、华夏还是其他公司的300ETF产品,他们的表现几乎一致。当然,考虑到目前A股打新红利的存在,且不少ETF基金参与了打新,这使得参与打新的小规模基金相对大规模基金能取得更优的投资回报。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投资什么样的指数才是核心。
在近几年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大发展中,各家基金公司在股票指数的编制及选择上绞尽了脑汁,这也给投资者提供了非常多样化的选择。
宽基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等,在长期能大概率获得超越经济体的平均投资回报。
策略指数:如沪深300价值、沪深300低波、中证红利、红利低波,这些策略在长期能大概率战胜主流宽基指数。
行业指数:如证券、银行、半导体、计算机、医药、消费、电子、家电、煤炭及钢铁等行业,都有相应ETF基金予以跟踪。
国别地区指数:如港股、美股、日股及欧股等,均有相应的指数产品对此进行跟踪。
所谓工具型产品,就是如果你拥有成熟的投资策略,各指数基金可以作为得力的标准化投资工具去帮助你实现这些投资策略。
如果你擅长捕捉热点行业热点板块,那么你可以在不同行业的ETF间进行来回买卖切换。若看好证券板块,可买入证券ETF;若看好半导体近期表现,可买入半导体ETF;若看好其他行业。
如果你在市场风格(大盘or小盘/价值or成长)的判断上很有一套,可以在大小盘指数或者价值成长指数对应的ETF产品中来回倒腾;
如果你长期看好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类策略,你也可以长期持有对应的ETF产品。
如果你看好某国地区股票市场的表现,你也可以买入相应的指数产品去投资。如果看好美国市场,可买入标普500ETF;如看好印度市场,可申购印度市场基金;如看好其他市场...
对于上述提到的种种投资决策,如果你买入主动基金,要么它带有倾向性地替你做了(如不少优秀的主动基金大多不择时,在行业及市场风格的配置上较为均衡),要么它没法做(如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票)。
对于主动基金而言,时间越短越无法评价基金业绩的好坏,这也是我们此前反复强调的。时间越短,投资收益跟运气相关度越大,跟能力相关度越低。
指数基金主动化倒不是说出现在基金的日常运作上,而是体现在指数的编制上。
随着指数基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基金公司在指数的开发上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既追求为投资者提供差异的工具化投资产品,又追求指数更优的长期投资回报。
近两年行业ETF基金发展如火如荼,基金经理在编制行业指数的过程也不再简单地把行业成分股选出来市值加权,同样融入了不少的主动思路。
因此像消费龙头、科技龙头、证券龙头、军工龙头这样注重超配龙头公司的指数应运而生。近两年新发布的行业类指数大多会采用ROE、成长性及估值等基本面指标对个股进行筛选。在融入这些主动投资思想后的行业策略指数,相比传统的市值加权行业指数取得了更好的投资回报。
指数增强基金作为指数投资主动化的代表性产品,它一方面坚持了指数投资规则化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融入了不少主动的选股思路,这类产品也即大家通常所说的量化基金。该类产品的核心在于讲究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短期不会偏离指数太远,长期又能显著战胜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