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中国品牌小米计划在 中首次采用
作为折叠屏手机的关键材料,柔性盖板市场正在上演 UTG (超薄柔性盖板玻璃)和CPI (透明聚酰亚胺)之争。根据DSCC预测,目前渗透率不足10%的UTG,在未来三年有望成为主流。最终胜者仍未有定论,但随着工艺成熟和终端品牌的力推,UTG的渗透率正持续提升,竞争天平开始逐步从CPI向UTG倾斜。
今年以来,小米、三星等品牌相继发布折叠屏手机新产品,未来OPPO、vivo等厂商也将加入折叠屏手机阵营。DSCC预测,2021年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560万部,同比增长143%。产量方面,折叠屏手机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87%。预计到2025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超过5600万部。
折叠屏手机的技术难点之一在于盖板的可弯曲性。此前市场上发布的折叠屏手机,在选择覆盖材料时,都是透明的聚酰亚胺。如今,随着技术和产业链的成熟,超薄柔性盖板玻璃已经成为行业重要的新方向,并将于2020年在三星Galaxy Z Flip上量产使用。中国手机品牌也计划推出使用UTG的折叠屏手机。
据悉,从下半年开始,中国品牌小米计划在Mi Mix Fold2中首次采用UTG。Vivo还计划在第四季度推出的8英寸内屏和6.5英寸外屏的折叠手机中使用UTG机盖。独立于华为的荣耀也计划推出带UTG的折叠屏手机Magic Fold。OPPO计划明年推出一款使用UTG的折叠屏手机。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光电子研究室主任耿怡表示,CPI在耐用性和折叠性能方面具有优势,而玻璃制成的UTG在透明度和硬度方面更为优越。目前还没有定论到底谁会赢。但随着UTG技术的逐渐成熟、产能的提升以及三星等终端品牌的推广,竞争的天平逐渐向UTG倾斜。
据势银(TrendBank)分析表明,截至到今年5月,虽然除三星外其他品牌已发布的折叠屏手机都采用CPI材质盖板,但其中绝大部分手机企业基于技术路线先进及完备性的考虑,后续的折叠屏智能手机更多地将基于UTG材料盖板进行开发,更多品牌将加入到UTG材质盖板的折叠屏智能手机阵营。
势银《折叠显示屏盖板用CPI和UTG竞争分析》报告
根据DSCC数据,配备UTG机盖的折叠屏手机渗透率仍不足10%,但UTG有望在2022-2025年成为主流,渗透率将稳定在70%左右。如果UTG的成本大幅降低,UTG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二、UTG玻璃材料的制造(原片)肖特、康宁双雄争霸
UTG产业链主要分为UTG玻璃材料的制造和减薄两个环节,玻璃制造环节代表性公司有德国肖特、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玻璃减薄深加工环节代表性公司为韩国DowooInsys、日本长濑,国内企业长信科技、凯盛科技等,下游客户主要是显示模组公司,如三星、京东方等。
随着UTG在折叠屏手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降低成本,三星电子决定自行打造UTG供应链。于是,三星电子开始与康宁联手开发UTG。目前,康宁已经成为三星电子折叠屏手机的第二个UTG供应商。
据了解,康宁的UTG玻璃盖板厚度为50m,较肖特的30m仍有差距。业内人士分析称,要想将康宁UTG用于三星电子的折叠手机,还需要薄化蚀刻和表面强化处理等工程,这将产生额外费用。所以,短期内肖特仍然占有优势地位。
在三星电子近日发布的折叠手机新品——Galaxy Z Fold3中,大部分盖板玻璃仍由肖特供应,但康宁的加入已经打破了肖特独占鳌头的局面。业内人士认为, UTG供应链不断扩大,有望推动折叠屏手机价格下降。
三、UTG在我国企业发展状况
据韩媒TheElec 7月报道,中国主要的手机品牌可能在即将推出的可折叠智能手机中使用超薄玻璃 (UTG) 作为盖板。虽然不意味着CPI将被淘汰,但UTG材质盖板未来将成为首要选择。
据了解,UTG盖板分为减薄路线与非减薄路线,整体看UTG减薄路线产品性能和良率稍差,但具有成本低优势,中国企业主要基于UTG减薄路线开发。
基于未来UTG盖板预期,国内外不少企业已进行投资布局技术开发,目前中国已有至少5家宣布投产或具备量产能力,包括长信科技、惠晶显示、赛德、恩利克、国奥等。UTG企业的最新进展如何?请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仅讨论部分有最新进展UTG玻璃加工企业,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韩国三星旗下的Dowoo insys公司是首家实现UTG商业化的企业。其拿到全球领先的玻璃制造商——德国肖特(SCHOTT)的UTG原片之后进行镀膜(Coating)和切割(Cutting)加工制作成手机玻璃盖板后送至三星。三星通过资本注入现已成为Dowoo insys的最大股东,独占其UTG产能。随着柔性屏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其产品不足以支撑三星自身的面板生产产能。
据韩媒消息,去年3月,Dowoo insys从三星显示拿下UTG生产认证,并跨入每月25万片的量产规模。此外,Dowoo insys正在评估量产扩产投资的方案,除了韩国国内的设备以外,计划中还包含在越南投资设备的方案。
韩国UTG加工企业重友(JOONGWOO M-Tech)通过打造韩国量产线,为进一步开拓全球手机市场而做准备。计划通过独家提升UTG加工良率的技术和韩国生产基地,积极攻占折叠市场。
据韩媒Etnews去年9月报道,重友在京畿道安山打造了7吋为准每月20万片产能的UTG量产线,并已开始进行稼动。按照未加工UTG母板基准为每月2万产能。同时,重友于去年已经完成了二期每月100万片产能的投资计划评估。
据韩媒ETNews去年2月报道,韩国厂商QRS最近开发出了采用激光的UTG裁切技术,可以大幅提高UTG裁切良率。相比目前的设备,具有加工品质好、费用低的优势。目前已经采用该技术与韩国的显示相关厂商制作样品。
QRS表示,公司通过自主的技术,开发出不需要设计和制作特殊光学系统,不需要CO 设备即可裁出UTG的技术。可使用1个光学系统加工出30um~0.1t厚度的 UTG。
QRS代表 Hwang Namgu 称“该方式相比目前的方式工程更加简单,可取得接近100%的良品率。”
长信科技于2019年开始致力研发UTG相关产品,目前产品性能及良率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与国内知名终端客户共同开发项目进展顺利。今年8月2日,长信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表示目前公司UTG产品已具备量产能力,并已小批量出货。量产一期现有产能300K/M。8月29日,长信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UTG方面目前已经有订单落地,客户既包括面板厂也涵盖手机大牌客户,公司将积极和国内面板商巨头进行高层次业务合作,联手开拓可折叠手机市场。
惠晶显示自2015年开始超薄柔性玻璃(UTG)的研发,目前主攻方向为超薄柔性玻璃的切割、成形及增强技术。2017年惠晶显示在湖北黄石投资建设了第二个生产基地,超前布局超薄柔性玻璃生态产业链。2019年完成了UTG小规模量产能力,开始给各显示终端厂家送样。据观察者网今年8月消息,惠晶显示于近期宣布与新纶科技携手开发出了目前全球最薄的复合产品。其中超薄玻璃的厚度达到25微米,复合保护膜厚度为12微米,这两个指标均为业界最薄,超过了韩国三星目前正在折叠手机上使用的UTG玻璃。实现了产品指标上的领先。
2019年以来,凯盛科技集团充分发挥整合旗下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优势,成功开发出“原片配方开发、原片生产、UTG减薄、UTG成型、柔性贴合”全套超薄柔性玻璃生产工艺技术。今年6月30日,凯盛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UTG一期工程是在中试线基础上进行扩建和升级,目前主体设备已经到厂安装,已经开展单机调试。据了解,该项目量产6-8寸30m—70m超薄柔性玻璃。另公司UTG二期项目投资超10亿元,建设周期20个月。
据势银膜链今年7月报道,赛德半导体公司(以下简称赛德公司)表示,公司UTG玻璃实现量产。据了解,今年1月5日,赛德公司与钱塘新区、杭实集团在杭州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初步计划首期投资2.6亿元,在杭州钱塘新区建设2条年产600万张的可折叠柔性超薄玻璃生产线亿元。赛德公司表示,预计到2022年,赛德将投资建设满足产能200万片每月的生产线,以满足更庞大的产量需求。结合在2020年底就已经建设完毕的两条一期生产线,届时赛德公司UTG技术将能达到每月产能300万片的量产目标。
2020年11月,国奥成功突破了从一次成型的50mUTG原材料,到激光切割后的钢化镀膜处理,最终实现用于折叠手机盖板的各项硬性指标。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21)上,国奥UTG超薄玻璃盖板首次亮相,国奥UTG超薄玻璃盖板在50m厚度下可实现超20万次折叠,折弯半径可达2,硬度高无折痕,持久耐用,目前已陆续在终端获得验证。
沃格光电深耕玻璃薄化逾10年,在玻璃薄化行业有深厚的积累,在当前玻璃薄化技术上,通过化学减薄,达到了可以采用0.6mm厚的玻璃基板直接制作0.025mm的UTG产品的水平。在今年8月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沃格光电也表示UTG项目为公司重点推动商用的研发项目之一。目前,公司实现了UTG玻璃薄化方案突破,90um超薄指纹sensor已经批量生产。同时,公司与行业有关单位共同参与起草了《柔性玻璃》标准,规范了柔性玻璃生产的业内标准。
今年7月8日,江西省宜黄县举行“UTG超薄电子柔性玻璃生产项目”签约仪式。据了解,本项目由东莞市和美光学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UTG超薄电子柔性玻璃生产项目。据悉,本项目以武汉理工大学极薄柔性玻璃研发中心为技术支撑,由赵青南教授领衔作为技术负责人,历时2年6个月团队成功突破了从一次成型的50mUTG原材料到激光切割后的钢化镀膜处理,最终实现用于折叠手机盖板的各项硬性指标,产品已通过荣耀检测认证,将会应用在荣耀折叠屏手机,并在宜黄建立极薄柔性玻璃(UTG玻璃)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据集微网2020年11月消息,恩利克显示位于安徽省毫州市蒙城县的UTG(超薄玻璃)工厂预计量产后第一阶段月产能30万片折叠屏玻璃盖板。此外,恩利克显示向媒体展示了7.2英寸折叠超薄玻璃(UTG)、17.7英寸折叠超薄玻璃卷曲样品,前者厚度30微米,弯折最小直径达到3mm,2021年第三季度弯折最小直径达到有望达到2mm;后者厚度100微米,可实现动态卷曲。
2020年5月20日,拓米集团与新都香投集团旗下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成都拓米双都光电有限公司,总投资30亿元,主要生产3D曲面玻璃盖板、UTG(超薄柔性玻璃)盖板、智能工业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配套设备。目前公司产品已完全满足弯折半径R1.5mm 200K次的弯折性能,整个项目已在中试阶段,公司预期2021年进行专利布局20项,完成UTG镀膜特性改善、可弯折硬涂层材料开发等技术难点攻克,实现月产10万片(8寸换算)量产,产品落笔测试≥50cm,表面硬度达到5-7H。据新都区融媒体中心消息,拓米集团3D盖板自动产线D盖板产线正式投产。拓米双都光电表示:“目前,我们的盖板产线万片相关产品从新都走向世界。”
今年6月29日,江苏苏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钏科技)柔性折叠屏玻璃基板项目在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总占地500亩。项目全部建成后,超薄柔性玻璃基板年产能将达到5000万片,年产值将到达100亿元。此次开工的一期工程,投资37亿元,计划新建16条柔性折叠屏玻璃基板标准生产线月工程竣工并正式投产。2021年2月,苏钏科技总经理苏志乐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中表示,苏钏科技目前已经顺利和三星、华为、LG进行接洽,并积极推进合作意向。
四、UTG国内企业缺失高端制造(原片)能力
UTG 产业链主要分为 UTG 玻璃材料的制造和减薄两个环节,玻璃制造环节代表性公司有 肖特、康宁、旭硝子等,玻璃减薄深加工环节代表性公司有 Dowoo、日本长濑,国内企业 包括长信科技、凯盛科技等,下游客户主要是显示模组公司,如三星、京东方等。
目前 UTG 原片供应商主要为肖特,三星从肖特独家采购 UTG 母玻璃,再通过 DowooInsys 将玻璃进行减薄与强化。但随着 UTG 在可折叠手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康宁或将成为三星电子折叠屏设备的第二个 UTG 供应商。国内具备后端减薄深加工能力的企业相对较多,包括赛德公司、凯盛科技、和美光学、苏钏科技、长信科技等,但目 前各家的良率及量产能力尚不明确。但国内当前已经能够实现 UTG 原片量产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深加工企业仍需购买国外原片,供应受限,成本偏高。此外,UTG 深加工产线的 投资额也较大, 以江苏苏钏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今年6月29日,柔性折叠屏玻璃基板项目在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总占地500亩。项目全部建成后,超薄柔性玻璃基板年产能将达到5000万片,年产值将到达100亿元。此次开工的一期工程,投资37亿元,计划新建16条柔性折叠屏玻璃基板标准生产线月工程竣工并正式投产。
虽然目前国内少有量产的UTG厂商,但很多盖板加工厂仍在积极研发薄型UTG,有的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在产业链上,国内具备后端减薄和深加工能力的企业相对较多。对于国内玻璃盖板厂商来说,缺乏高利润的高端产品,而在低端产品领域,价格竞争将异常激烈。
值得庆幸的是2020年8月, 凯盛科技联合凯盛集团旗下的蚌埠院打造和开发出内唯一全国产化的“原片配方 开发、原片生产、UTG 减薄、UTG 成型、柔性贴合”全套超薄柔性玻璃(UTG) 生产工艺技术,自主开发出全流程化 30-70 微米 UTG 产品。其中蚌埠院旗下的中建材(蚌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主要提供玻璃原片,而公司负责进行后段工 艺加工,包括 UTG 减薄、成型和柔性贴合。 目前公司已托管中建材(蚌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其现有的 70t/d 触摸屏用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开展产业链协同,进一步保证供货的稳定性,
我们推测公司目前一期UTG产能150万片/年,二期项目在建1500万片/年的产能, 9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UTG一期项目7月底已经建成,具备供货能力。公司UTG二期项目正在按计划建设中。
- 上一篇:峪科是不是正规的,杨方不正规
- 下一篇:个人持股转为公司持股,合伙企业持股怎样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