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希望“落袋为安”
时间:2021-09-11 22:54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是基金投资中很普遍的一个现象。面对市场的涨涨跌跌,为什么投资者总是控制不住冲动的手,在高点买入,在初跌时跑不快,深跌后又熬不住呢?
基民行为的背后都是一些心理效应在作怪,下面就拆解五大容易导致亏钱的心理效应,看看你中了几个。
处置效应:卖掉亏钱的基金还是盈利的基金?
何为处置效应?指的是投资者不愿以低于购买成本的价格出售资产的现象,也就是说,倾向于“售盈持亏”。在盈利区域,是风险回避者,希望“落袋为安”,所以会赎回基金;而在损失区域,是风险偏好者,选择“放手一搏”,所以反而不会赎回。
假设在市场震荡想降低仓位的时候:如果你的手中有一只盈利的基金、一只亏损的基金,而你急需用钱,必须变现一只,你会怎么选?
没猜错的话,大多数人都会选变现盈利的基金。
不少投资者认为,卖掉盈利的基金,继续持有亏损的基金,代表未来还有“扭亏为盈”,持续上涨的可能。而如果一旦卖出亏损的,那就代表把账面的浮亏,变成实际的亏损,事实上很少有人会选择“痛苦”而避开“快乐”。
但盈利或亏损,其实都不应该是我们买卖基金的第一考虑因素,基金本身的“质量”才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学有个重要的概念叫“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沉没成本跟这只基金未来的风险收益毫无关系。投资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向回看”。
- 上一篇:股票市场会不会崩盘,股市崩盘会怎样
- 下一篇:华为p40lite与p40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