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几千万几个亿就搞掂
那天在碧桂园荔城的沙县小吃打包馄饨,看到一只猫口里叼着一只连毛都没长的幼仔漫无目的行走。两个小儿正跟随他后边,猫妈妈紧张而不安,就那么叼着小猫寻找着安全的地方。
老板娘说,这是只野猫,没什么安全感。要生产前,猫怕出事,跑到荔城的商铺想找人收留。猫一家一家地试,一家一家地被拒绝。
来到沙县小吃后,老板说,给你个纸箱,你在外边生行不行。猫似乎感受到了老板一家的善良,觉得有些希望。便一边几天都跟在老板的后边转悠,怎么赶也不走了。
老板和老板娘一家一合计,说这猫要产仔了,没有照顾,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罪过就算在自己身上了。好几条命啦。
猫都知道找好人家,但散户似乎习惯了不辨中奸,不辨好坏,见热点就一头扎进去。这或许就是散户牛市亏钱最大的原因了。
与以往的牛市相比,有一个深刻的变化,就是盘子大,不可能齐涨齐跌,一些做市资金很愿意快速拉升吸引跟风,然后快速出货找新的板块轮炒,再来一次快涨快跌。
由齐涨齐跌到快涨快跌,这就是最深刻的变化。
股市还会走牛,但有些股价实在是太高了。A钱资金短炒市的本质,决定了资金快进快出的风格,所以,牛市也是会亏钱
股市的功能性决定了股市不是可有可无的,与以往的融资市相比,融资的内核依然没变,但融资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一种崩溃,如美元的快速缩表,比特币归零,石油大量被取代,那股市就承受不起一个熊市。
有人说,这是什么逻辑?美元减少,全球资产是要崩溃的。资产崩不崩溃,我不便去谈论,但我知道,正因为资产要崩盘,资本市场才会被期待。
因为只有社会资金才能真正为资产筑底,为新经济打基础。
无论资产环境如何变化?有两种方向是不可改变的。
一种是基础性的生存性的需求,这包括农业、食品和日用品、水电等公用事业。保证活着,比任何刚需都要刚。
另一种是政策性的投资。政策性的投资最大的优势是即便是印钱,也要保证。比如当年的房地产和汽车。房地产和汽车之所以发展得非常快,有两个先决的条件。一是政策支持。二是政策扭曲。
政策支持是态度,一定要做。政策扭曲是创造条件。你没钱消费,我贷款给你消费。
至于,碳中和之类的要看美元对世界的冲击有多大,如果冲击大,全球用电用水用石油大幅减少,碳排放也会大量减少。
碳中和的问题,一是技术问题,二是个发展的问题,三是个生活方式的问题。如果全球都秉持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碳压力会消除相当一部分。只要以消费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技术再发展,碳增长也是必然的。无论欧美怎样打小算盘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无事无补。
但很显然,这肯定是另一条不可或缺的投资领域。
综合来看,兼顾安全与收益,这三条道是安全边际和收益边际较好的方向。
如果一味地追热点,热衷于20CM肾上腺的刺激,进入已入云端的股票,很多股票,那怕你再年轻,此生翻本是无望的。
以实力的原则在ST股和小盘股中淘金
有基金到处宣扬说,不接待3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听了这话,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家基金不专业,没知识没常识,远离。
很多的事实表明,ST股和小盘股常出明星出大公司。ST股过往的炒作逻辑就是各级政府的信用,各级政府不会让股票退市。所以,那个时候,赚大钱的大小非多过天上的星星。
现在的ST股的确是退市了,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全然没有价值。与过往相比,当下的退市股,价值更大,更值得投资?为何?因为股价连白菜价都不如。
以往壳公司停牌前,怎么也会几十亿的市值,散户和大小非、各类股东还不出售。股价奇高。重组前能打到1块钱那就是奇迹了。
而现在,退市股的市值相当多在十亿以下,一股也就几毛钱。退市股的壳价值是上升的。
而很多公司为了节约上市成本,避免繁琐且不易通过的IPO程序,注入一家退市公司,然后回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往借壳,怎么也得20个亿的壳费,现在好了,几千万、几个亿就搞掂。这就是个别退市股的吸引力。
而小盘股往往意味新的技术、新的创新、新的市场,以及新的商业模式,苹果当初是几万块钱起家,腾讯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