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经济

经济常识:百年股神,股神孙惠刚

时间:2021-09-02 00:46

  1:股神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

  巴菲特集华尔街近百年价值投资理念沉淀、升华于一身。他通过几十年的“雪球”滚大理论,成为世界之首富。我们不禁发问:股神投资的秘决是什么我们可否复制对此,巴菲特曾公开表示,投资的秘决只有三条:第一是不亏钱、第二是不亏钱,第三是参照前两条。作为经历过几轮超级牛熊轮回的我来说,深有共鸣,体会颇深。 “不亏钱”谁人不知这句话一出口就是废话。大家都不放在心里,认为巴菲特在忽悠大家,也有老股民若有所悟,却知之不深。我觉得“不亏钱”原则确实是价值投资理念的高度凝结和概括,也是股神成功的最大秘决。只不过参透其背后的玄机者屈指可数,即使有人悟透其中内涵,绝大多数人也难以做到。 有经验的投资者都会说,投资是长跑,就像龟兔赛跑,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而在于谁笑到最后,那么,这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其一,挽回损失远比赚钱更艰难。股市新手入门,往往是在大牛市中,老股民会对你说:假如你亏损10%,就要赚11%才能约等于成本;假如你亏损50%,就得翻番才能保本。同时时间,假如别人在此期间赚了10%,你亏10%就得赚22%以上才能赶上,万50%就得赚120%才能赶上。可见,处于A股下降通道的投资者,要拿回本钱何其难也! 其二,亏损不仅仅是金钱,更要命的是时间和机会。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有过惨痛的教训。1929年初,他公司的资金已从最初的40万美元上升到250万美元,而且都是投资收益。然而,在随后几年的股灾中,他却连续出现大幅亏损。到了1932年,亏损竟达78%,250万美元只剩下50多万美元。客户们都把钱给辙走了,公司面临关门。格雷厄姆几乎要自杀,后来由于其岳父的帮助,又花了5年的光阴,才弥补亏损,再做几年,才重新成为百万富翁。 损失了宝贵的200万美金资本,又损失了比资本更宝贵的十余年的光阴,才回到当初的起点,怎么不让人痛定思痛格雷厄姆最后用十年的痛苦经历告诉投资者:第一条是保住本金,第二条参照第一条。巴菲特继承了他的“理念”,把宁肯错过,也绝“不亏钱”的原则放在首位,这才有了今日之非凡成就。我们很多股民都说套住了总有一天会解放的,但是到底是哪一天呢恐怕当年5000点以上被套住的人,要想解套绝非易事吧! 其三,“不亏钱”是产生复利效应的前提。我们都知道,复利收益的加速效应是惊人的,甚至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0万元以每年20%的收益增长50年,就是9亿元。这个数字何等惊人在股市,绝大多数人有过年赚20%以上的收益,但谁能一直保持下去,纪录长年不破呢如果复利收益一直持续,全世界的财富都会被你赚走!问题的关键在于,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很难实现。所以说股市留给我们真正发财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每次踏准大机会,复利计算,足以富可敌国。而天天抄股的投资者注定难以成功。 芒格说过:“如果既能理解复利收益的威力,又能理解复利收益的艰难,那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许多事情的精髓”1969年,巴菲特解散了早先合伙公司,并在市场泡沫期间忍耐了好几年,可能他错过了很多次赚钱小机会,但同样也躲过了1973年至1974年的股灾,这为其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投资大师们都深知“不亏”尤其是“不大亏”的重要性。罗杰斯讲:“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却在第三年一下亏损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向国债市场,起码你还可以吃利息。” 其四,亏损严重影响你的心态,会造成连锁反应。这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是最为要命的。现代科学证明,人类的大脑中,对财务损失的反应和对死亡恐惧的反应处于同一区域。因此,投资者像不愿接受死亡一样不愿面对亏损的现实。当亏损扩大后,现实变得更加残酷,很多人自我安慰“打死也不卖”,在潜意识中认为“只要不卖,亏损就没有兑现”。试问在被“套牢”的情况下,还有什么理智决策可言往往在熊市的最后阶段,你会主动放弃补差价,摊底成本的机会。因为亏损的恶劣心态,影响了你的判断! 其实,与其说投资者被股票“套牢”了,还不如说投资者大脑天然的弱点给“锁定”了,因为股票你随时可以卖出,但是你的大脑,你却改变不了。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尽量事前杜绝在投资过程中出现“大亏损”的现象发生。因为一旦你的股票被“深度锁定”,那你将失去是赢得巨额财富的机会。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2:菜鸟问股市

  1,股票是公司发行出来卖给投资人的股份。
2,股票被公司卖出是为了想要收集更多的钱。
3,持有股票就可以参与公司的分红或公司派发的股息。
4,股票的价格是波动的,因为它无时无刻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5,股票之所以受人们关注,是因为它可以给人们带来高收益。
6,股票里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7,股票市场里有20%的人在拿80%的人口袋里的钱。
8,股票买卖对于少数人来说是投资,但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投机。

  3:

  4:股神巴菲特“非常讨厌”黄金,这是为什么呢

  巴菲特的想法与常人是反着来的,也就是说他经常会做出一些反人性的举动和决定,大众都会认为黄金是一个避险的工具,但其实在今年,美国遭受重创的时候,黄金的价格也是急急下落的,并没有保护到客户的资产。

  5:美国历史上累计涨幅1000倍的股票

  巴菲特的股票。自己看看翻了多少倍

  6:为什么世界三大股神(巴菲特)(安得烈.科斯托兰尼)(乔治.索罗斯)都是犹太人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犹太巨商大多是白手起家,职业之初一般多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他们的一大共性是都能将平凡的工作干得出色,如洛克菲勒16岁开始为一个小商人做会计助理,因工作有条不紊,精细认真深受老板赏识;哈同在上海的沙逊洋行当门卫,表现突出一年后升任地产科领班;钻石大王彼德森16岁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敲敲打打一丝不苟,仅五个月手艺就得到师傅的认可;股票超人约瑟夫?贺希哈从14岁到17岁,伏案画股票行情图一画即三年。类似的事例太多。他们还有一个共性是工作之余看书学习。有个说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业余时间。他们就是利用业余时间使自己成为欲追求的某一方面的专家。若在中国的国企,他们的职业之初即当之无愧的为劳动模范或技术标兵。犹太巨商如此,小商人也一样;白手起家时如此,功成名就后也一样,这是他们共同的民族特质之一。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身居高位多年,仍对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的细节了如指掌,尤其对统计数据非常在行。这种境况下犹能如此踏实,当属罕见。《塔木德》上告诫: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反观某些人,不屑于做细事只想做大事,结果不仅缺乏根基,而且信心屡屡受挫。
特殊的历史经历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铸就的犹太商人无疑是当今世界商界一支最为耀目的奇葩,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尤其是他们作为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先行者和成功者,而我们也已入关加入到世界经济的洪流。最后,我想起了1925年乔治伯爵对犹太民族的一个评论:你尽可以诉说你一直在遭受压迫和迫害--可这正是你的力量;你已经千锤百炼,这是你从不断裂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