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现象级爆火背后 这些动漫粤企献出了“硬鳞”
凭借专业化技术、标准化流程等优势,广东深度融入中国动漫产业协作新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神话”还在不断上演。2月17日,《哪吒2》已升至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九位。这部影片的成功,与全国动画产业链跨地域的联合作战密不可分,也被生动地称为动画界的“万鳞甲”。
在哪吒系列电影中,“万鳞甲”是龙王为了支持敖丙,用龙族身上最硬的龙鳞制作而成的铠甲。从《哪吒2》片尾名单中可知,138家动画及影视公司、4000多位中国动画人才参与其中,涵盖了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用场景建模、动画制作、特效处理等自身“最硬的龙鳞”,共同托举了《哪吒2》这一世界级的文化现象。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有10家广东动漫企业参与托举“吒儿”。在这场中国动画界协同作战的大型实验中,动漫粤企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做好动画制作的某个“局部”,而是以专业化技术和标准化流程推动全链条协同,深度融入了创意转化的“全景”。
技术过硬 十家粤企参与托举国漫巅峰之作
特效画面之震撼,制作水准之精良,都是《哪吒2》带给观众的印象,这离不开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合力托举。《哪吒2》视效总监石超群介绍,由于《哪吒2》的特效体量巨大,任何一场特效都涉及多个团队参与,不同公司负责不同环节,其中包括动画制作、三维资产、特效合成等。
在参与《哪吒2》制作的138家动画及影视公司中,除了20家来自核心制作地成都外,其他均为跨地域协作企业。
其中,有10家企业来自广东,主要参与联合制作、视效制作、渲染等环节。这些粤企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提升制作精细度和效率,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化为现实。
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克特”)曾参与《哪吒1》电影的制作,此次在《哪吒2》中,完成了“裂空爪”岩浆特效、三条龙袭击后爆炸特效等制作。洛克特CEO兼创始人聂华军告诉记者,《哪吒2》的制作标准远超《哪吒1》,技术难度提升至少5倍,单以爆炸特效为例,工期就长达7个月。
“技术上,我们5年前已接近好莱坞水平,真正的难点在于融合东方美学。”聂华军举例道,很多好莱坞的特效镜头他们都能制作,但如果照搬西方的经验,做出来的效果不符合东方审美;对于“裂空爪”岩浆、爆炸等特效,审美细节非常重要,既不能太写实又不能太抽象。
这就要求特效团队必须是精通技术和艺术的“多面手”。例如,他们为“裂空爪”特效做了8层以上不同材质、不同速度的岩浆流体。“这里面有流体、有烟雾,有中国美学的色彩,还有节奏的把握。我们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当岩浆流出来时,能让观众产生炽热感。”聂华军说。
深圳市瑞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云科技”)为《哪吒2》提供云渲染支持。瑞云科技渲染TD(技术支持)经理李凯轩向记者介绍,他们自主研发了云渲染平台,相当于为制作公司配置了一个拥有海量算力的渲染农场,可以将庞大的渲染任务拆分为多个子任务,通过网络分布到多台高性能计算机上同步渲染,再批量导出结果,缩短渲染周期。
以《哪吒2》一个3秒钟的复杂镜头的渲染为例,在制作者本地一台高性能的计算机上渲染可能需要400多天,但通过他们的云渲染方式,不到24小时就能完成。
“有了云渲染的存在,我们能将制作公司和创作者们从漫长的渲染环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李凯轩表示。
这些拥有技术“硬鳞”的粤企的涌现,源于广东数字创意产业链的厚积薄发。近年来,随着广东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广东数字创意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其中的泛动漫游戏产业在全国占有较大规模,已跻身中国动漫产业第一梯队。
紧密协同 参与建构中国动画电影工业体系
技术共创何以形成?这也是《哪吒2》成功背后的重要问题。公开报道称,《哪吒2》制片方采用了“模块化管理”模式,将整个项目分解为26个独立模块,这体现了动画产业从“作坊式生产”到“工业化协作”的跃迁。
这种工业化协作,对大多数广东动漫企业而言并不陌生。
暨南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郑焕钊告诉记者,动画电影是一个高度合作的工业体系,而广东动漫产业具有起步早、企业多、规模大、体系全的优势和特点,在电视动画、电影动画和漫画领域都涌现过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动漫作品。
“一直以来,广东动漫产业以其领先优势,不断参与中国动画电影工业体系的建构,广东动漫企业参与《哪吒2》的制作,正是深度参与中国动画电影产业链的重要体现。”郑焕钊表示。
广州底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底迪网络”)在《哪吒2》中主要负责敖闰、敖顺、敖钦、石矶娘娘、无量仙翁等角色和陈塘关场景的2D设计工作。底迪网络项目管理人员表示,通过这次合作,他们深刻体会到国产动画工业化体系的进步。例如,《哪吒2》导演团队会为每个角色提供详尽的参考和说明,甚至为每条龙的龙角、眼睛、牙齿等细节给出具体的参考素材,确保高效协作。底迪网络设计团队也与制片方进行了频繁的沟通和调整,从而达成对上述角色设定的共识。
更加难得的是,《哪吒2》中,国内动漫产业在创意策划、制作生产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并没有由于跨地域而变得松散和低效。这同样要求参与制作的粤企具有与之匹配的产业协同能力。
在渲染环节,瑞云科技为《哪吒2》从渲染流程层面优化了渲染脚本,从硬件层面升级了存储、机器性能,必要时还针对特定场景深度定制渲染方案,确保在有限周期内完成高质量输出。
“相比于《哪吒1》的技术突破,《哪吒2》的最大亮点不是技术,而在于产品定位、质量把控、流程管理等方面都十分完善,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品。”聂华军表示。
敏捷开发模式的创新应用,也为影片的创意实现与质量打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早在5年前,为了与个人动画工作室协同,洛克特就自创了特效工业的流程,开发了一些流程软件,便于进行内外部项目的协同以及项目之间的联动,“协作更加紧密,也让《哪吒2》对特效品质要求更高了”。
融入全局 在深度参与中完善动漫产业生态
近年来,通过确立核心团队的中心地位,并整合行业各环节优势资源进行联动,中国动画协作生产的模式不断完善。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动漫大省的广东,在国漫巅峰《哪吒2》中的深度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在郑焕钊看来,《哪吒2》的成功,对广东动漫产业的意义在于,展现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影响力,为广东动漫产业树立了发展的信心;也从文化资源的运用和表达,以及叙事方式的选取等多个层面,为广东动漫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更为关键的是,在产业发展层面上,《哪吒2》对市场、观众的理解和跨区域产业链合作等的经验,也为广东动漫产业进军主流动画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加快融入全产业链“技术共创”的全局,正成为各地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战略抓手。
以《哪吒2》第一出品方所在的四川为例,其提出对相关产业园区进行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多类型的虚拟摄影棚、多功能演播厅;建设高标准网络基础设施,为实时远程协作等业务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广东,《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大中小企业在信息联通、产能对接、品牌共建、知识产权和销售渠道共享等方面开展协作;围绕影视动漫制作等领域建设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开发工具、智能计算、图像渲染、后期制作、沉浸式体验等技术服务。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广东动漫产业在对年轻世代用户的理解、对更具有广泛共鸣性内容的表达、对动画产业发展生态的构建等层面,仍存在短板。
“一些广东传统知名动画电影的新系列不再吸引观众,内容结构的低幼化一直无法突破,更具有活力的动漫企业和团队数量较少等,都是制约当下广东动漫产业影响力的主要问题。”郑焕钊坦言。
郑焕钊建议,未来,随着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的逐步成熟和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合作趋势的加强,广东动漫产业不仅需要通过进一步参与中国动画电影产业链,增强自身文化科技融合的优势;也需要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生态,增强在全国乃至全球动画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