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耙耙柑甜因打退酸剂?四川多地明确打击相关行为

发布时间:2025-02-13 17:11:34来源:

立春已过,正是耙耙柑(学名春见)大量上市的季节。然而,近期网络上却流传出一种说法,称许多耙耙柑之所以口感甜美,是因为使用了含有砷的退酸剂,食用后将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这一说法引发了广大消费者的担忧和关注。

据了解,耙耙柑作为四川的特产水果,其核心产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市蒲江县、眉山市丹棱县、东坡区等地。每年春节前,正是柑橘类水果销售最为旺盛的时期,然而耙耙柑的成熟季节却通常在年后的2月份,这使得一些经销商和种植户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可能会选择使用退酸剂来提前改善果实的口感。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说法,蒲江县、眉山市等地的农业农村部门已经发布过相关文件,明确打击在柑橘中使用“甜蜜素”“脱酸剂”“增甜剂”等“三无”投入品的行为。眉山市东坡区柑橘产业推进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李永安表示,这些所谓的“三无”投入品均含有砷这种剧毒物质,在柑橘等农业生产中是严格禁止使用的。

砷,俗称砒霜,是一种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的剧毒物质。如果水果中残留了含有砷的退酸剂,将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长期食用这样的水果,可能会对肝、肾、神经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有致癌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林方龙表示,目前省级部门已经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方案,主要集中在开展巡查执法等方面。然而,专家也指出,打击使用退酸剂的行为还存在缺少法律依据的问题,这也是禁用退酸剂的最大困难。为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专家呼吁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污染物限量》中重新加入砷的限量规定。

与此同时,专家和种植户均表示,消费者在购买耙耙柑等柑橘类水果时,应选择正规渠道,挑选有良好口碑和质量保证的产品。同时,一定要吃当季成熟的耙耙柑,这样既能保证口感和品质,又能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总之,针对网络上流传的耙耙柑使用退酸剂的说法,四川多地已经明确打击相关行为。然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监管力度。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当季成熟的水果,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